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知识 > 徐州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

徐州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9-02-03 10:46:25     浏览次数:3522

徐良格,刘辉,贾宇晴

(江苏省徐州市河长制办公室,221000,徐州;徐州市黄河风景管理处,221000,徐州)

摘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徐州是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境内河湖水域星罗棋布,河湖长队伍数量庞大,参与部门职责交叉分散,河长办工作面广量多,因此构建一个“突出实用、追求智能、全面覆盖”的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成为支撑河湖管理保护,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模式协助地方党政领导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有助于持续深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基础支撑和生态安全保障。

关键词: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系统;水生态文明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徐州市境内河湖纵横,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10.12%;有97条骨干河道,3037条县、乡以上河道,以及微山湖、骆马湖2个天然湖泊,5座中型水库,67座小型水库,600余处高亢丘陵山区蓄水塘坝。全市有地表水源地7个,骨干河湖水功能区63个,涉及29条河流、10个水库,共90个监测断面。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全市已明确市级河湖长13名、县级河湖长143名、镇级河湖长986名、村级河湖长2439名,14907条村级以上沟河等各类水体实现河湖长全覆盖。市、县、镇成立了多部门参与的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河长制工作办公室,配合各级河湖长做好“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河湖资源保护、推动河湖水污染防治、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河湖生态修复、推进河湖长效管护、强化河湖执法监督、提升河湖综合功能”八项主要任务。由于全市河湖水域星罗棋布,河湖长队伍数量庞大,参与部门职责交叉分散,河长办工作面广量多,因此构建一个“突出实用、追求智能、全面覆盖”的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成为支撑徐州市河湖管理保护,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手段和重要保障。

1 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思路

1.1 构建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明确应用范围。

河湖长制让地方党政领导担任河湖长,成为河湖代言人,摆正经济发展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组织各级、各部门参与河湖管理、保护、治理等工作,开展河湖巡查,协调、督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可将河湖长制拆解为“河湖长”和“制”:“河湖长”是以地方党政领导为核心的人群,范围延伸到各级河长助理、河长办、成员单位、考核组、河湖管理单位(人员)和社会公众等;“制”包括制度、体制和机制,包括与河湖长制方案配套的会议、督查、考核等管护制度;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以治污控源节水和生态保护修复等为重点,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河湖长体制;以及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在此范围内建设一个高效便捷、智能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更好的为以各级河湖长为核心的人群服务,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落实制度、建立体制、构建机制,这是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方向。

1.2 构建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要面向不同群体的主要需求。

一是面向各级河湖长,包括总河长、副总河长、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河湖长助理,以地图标注、图表、照片、视频等形式向各级河湖长及河湖长助理直观展示河湖现实情况,便于决策、处理问题。二是面向市、县、镇三级河长制办公室,通过信息接收、推送等功能提高河长制办公室传达速度,提高办公时效。三是面向市、县两级河长制考核组,设置督查考核版块,对应河湖标注的问题,及时跟踪督办。四是面向各级河湖管理单位,通过专业版手机应用帮助管理人员迅速上报巡查情况,充实河湖数据库,建立一河(湖)一档。五是面向河湖长制成员单位,对应部门职责推送河湖长确定的事项,并反馈事项落实情况。六是面向社会公众,通过公众版手机应用接收群众意见建议。

1.3 构建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要以网格化地图的形式区分行政版块,落实各级河湖长责任。

以镇(办事处)为基本网格,建立市、县、镇分层地图;以全市97条骨干河道串连起网格化地图,形成一体化河湖网。网格内的水域管理保护由总河长负总责,各河湖水域由相应的河湖长具体负责组织、领导、管护等工作。巡查发现的河湖管护问题标注在网格地图上,实时更新,明确时限,由相应河湖长组织相关部门、管理单位、下级河湖长处理。流域性以及跨区域河湖问题及时向上级河湖长反映,争取协调解决。

1.4 构建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要强化落实会议、督查、考核等配套制度。

通过系统公示已印发的河湖长制工作制度和方案,公布各级河湖长、河湖长制成员单位、河湖管理单位的工作职责,展示“一河一策”年度任务书及组织实施的进度情况,发布阶段工作要点、督查方案和考核细则等,结合督查、考核功能及时查摆问题,通报结果。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实现一键呼叫多方通话,上级河湖长通过批示、语音等方式对下级河湖长、相关部门、河湖管理单位等进行交办、催办和督办。

1.5 构建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要对照水利部要求,因地制宜开发扩展。

水利部印发的《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和《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明确了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定了河湖长制管理业务应用至少应包括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巡河管理、事件处理、抽查督导、考核评估、展示发布和移动平台八个方面。为避免重复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系统应用实效,应在满足水利部建设指导意见及建设技术指南的基础上,扩展本地的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并结合地方实际进行定制化开发,以满足个性化的管理需求。

2 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与扩展

徐州市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在智慧水利综合平台上,以徐州市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方案为蓝本,从框架方面分为电脑版、手机专业版、手机简化版、公众版APP、公众微信号五个部分;从用户方面分别对应管理员和社会公众两类人群。针对管理员,主要提供工作台、地图展示、河湖长履职、事件处理、专项行动、任务督导、目标考核、信息管理、通信助理、统计分析十项功能;针对公众,主要提供公众版APP和微信公众号,提供治水动态、文件公示、河湖信息、投诉举报四项功能。主要功能模块符合水利部关于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及建设技术指南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了适当扩展。

2.1 推进河湖长效管护和提升河湖综合功能

徐州市河长制主要任务增加了“推进河湖长效管护”和“提升河湖综合功能”两项内容。长效管护方面,要健全工作机制,以“六化管理”为抓手,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管护经费,提升管护效果;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巡查,利用信息化技术动态监测河湖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提升证权化、信息化、风景化管理。提升功能方面,要系统推进河湖综合治理,保持空间完整和功能完好,实现防洪除涝等设计功能,推进流域性工程建设,实施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加固病险工程,提高安全保障。将两项工作任务分解后加入河湖长履职、事件处理和任务督导功能模块内,便于河湖长统一调度,促推工作落实。

2.2 强化落实一河一策和一湖一策

一河一策和一湖一策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和技术支撑,也是各级河湖长部署、调度、考核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关键依据。目前市、县、镇的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全部编制完成,梳理了河湖存在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明确了部门责任。省、市出台的河长湖长履职办法进一步要求各级河湖长根据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年度任务和工作方案,组织落实河湖管理、治理、保护各项任务。将“一河(湖)一策”设置在河湖长履职模块下,针对不同河湖独立建档,记录综治变化,突出治理成效,推动河长从认河、巡河向治河、护河转变。同时收集河湖治理的视频、图片、新闻,完善一河一档、一湖一档,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留存宝贵资料。

2.3 部署开展河湖专项治理行动

按照省级统一部署,市级把清理河湖空间范围的“乱占乱建、乱垦乱养、乱排乱倒”等“三乱”问题作为河湖长制工作第一仗,把打造生态河湖作为徐州水治理的战略目标,迅速组织开展河湖“三乱”整治,全力推进生态河湖行动,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明确了序时进度和工作项目。为确保行动落地见效,在专项行动模块下设置“三乱”整治、生态河湖子模块,与相应河湖长、相关部门等建立关联,对照工作目标列出年度计划、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等,按照要求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促推“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

3 徐州市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

按照徐州市河湖长制管理体系要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一是建设徐州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完成业务管理、巡查管理、通信助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等模块建设;二是建设徐州市河湖长制管理专业版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和公众版手机应用软件;三是建设徐州市河湖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传输网络;四是建设徐州市河湖长制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五是河湖网格划分和制作,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维护;六是整合接入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与数据采集资源。

1河湖长制管理系统网络结构图

3.1 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骤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逐步提高的循序渐进过程,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并在使用中不断积累并完善。徐州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从开始建设到试运行,历经七个关键步骤:一是在华为云平台上架设信息系统并持续运行(架起来);二是收集并录入全市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以及市、县河长对应的河道信息等,分配市、县两级管理权限(录进去);三是向各县(市)区下文,明确信息系统的管理员、填报内容及频次,对各地河长办主任和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讲清楚);四是市县两级及时更新河长巡河、工作进展、断面水质等信息(动起来);五是录入镇级河湖长对应的河道信息并推广培训,完善骨干河道部件信息,建立一河一档、一湖一档(管起来);六是录入村级河塘统计资料,推行“一村一策”(全覆盖);七是按照国家、省新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向软件开发公司提出调整要求,打造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版(再完善)。

3.2 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

系统运行前期,在市、县、镇三级河长制办公室设置联络员,负责信息传达工作。联络员接到上级交办事件、河湖巡查问题和公众投诉举报后反馈给同级河长助理处理;重要问题由河长助理报请河湖长研究确定后,通过信息系统向职能部门、管理单位以及下一级河湖长派单处理,流域性、区域性问题向上一级河湖长反馈求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现场处理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手机应用传入信息系统数据库,处理情况、进度实时反馈,形成可追踪的问题受理机制。考核组根据各地涉湖河问题处理情况,针对性开展检查督促工作。系统运行后期,针对常用工作流程

及河湖多发问题等,借助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处理技术,进一步构建具有良好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并完善涉湖河问题的上报、受理、推送、处理和反馈的闭环处理流程,形成河湖管护闭环处理机制。

图片4 copy

2河湖管护闭环处理流程图

河湖长制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河湖管理保护中,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构建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协助地方党政领导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有助于持续深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利基础支撑和生态安全保障。徐州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应对照目标任务建设,体现“突出实用、追求现代、覆盖全面”的要求,融合巡视、受理、管理、监督、考核五个机制,实现管理信息标准化、八大任务责任化、河湖治理系统化、重点任务目标化,管水护水社会化,考核评估公开化六个目标,强化管护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促进河湖在治理、管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更加高效、科学和规范,以技术手段助力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徐良格(1980-),男,江苏丰县,本科,徐州市市区河道管理处,工程师,主要从事河道管理与河长制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