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利用作用大 好处多
一、为什么收集雨水和雨水回渗地下?
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道路、建筑群等不透面积的扩大。一方面雨水不能再入渗地下补充地下水,加上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使的城市周围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大雨时,径流迅速汇集造成地面积水和城市局部洪灾。城市水紧缺,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暴雨洪水等问题日益突出。
如果在城市建设中,注意发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把原来被排走雨水留下来利用,既增加了水资源,也是节约自来水的好措施。同时,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的广泛开展,由于雨水被留住或回渗地下,减少了排水量,减轻了城市洪水灾害威胁,因此,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可以说,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收集雨水的方法
1、地下储雨池,用于收集屋顶、庭院和地面的雨水,所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或消防用水等。储雨池的结构主要为钢筋混凝土,并设有去除初期雨水、过滤、沉淀池等装置。容积规模可视情况在1立方米~100立方米之间。这种储雨池还需要收集、输送系统,因此,技术要求高,投资较大,需要列入建设计划或融资修建。适用于机关大院、企事单位家属区、街道居民区和各类开发区等。
海淀区双紫园小区建成了,具有去除初雨、过滤、沉淀、收集和输送系统等功能齐全,容积为850立方米的地下储雨池以及1120平方米的透水地面。在2004年7月10日暴雨期间小区内不仅没有积水,而且蓄住雨水500多立方米,用于水景喷泉、浇灌花草和洗车等,控制雨洪、改善环境效果显著。
2、地上储雨容器(桶、罐),多用于收集屋顶雨水,所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庭院洒水、浇灌花草,节约自来水。储雨容器主要为铁桶、塑料罐和其他容器等,体积一般都小于1立方米。根据水的用途可以考虑安装或不安装初期雨水去除器。这种储雨装置可以直接接在雨落管上,制作简单,适合一般居民楼、平房或四合院采用。
海淀区知春里中学从今年3月以来在校园里安装了8个“储雨尊”,它们是用大油桶和大塑料罐特制的储雨容器。容积分别为200升和350升,在前几场降雨中收集的清洁雨水,浇灌了校园的树木花草。
三、把雨水回渗地下的方法
1、透水地面渗透。把不透水的地面砖换成透水砖,通过透水砖的孔隙吸收雨水;并通过透水砖下面铺设碎石、沙砾、沙子组成的反滤层,让雨水渗入到地下去。
2、渗水井渗透。把雨水管引入渗水井渗入地下。
3、利用草坪渗透,围绕草坪周围垒起约10厘米的高沿,或将草坪地面降低,作成下凹式绿地,承接和回渗雨水。
去年建成的海淀公园雨水示范工程以及许多单位的绿地采取上述做法,均取得良好的回渗雨水的效果。
四、如何推动雨水的收集与回渗
雨水收集利用虽然十分重要,但是,需要取得社会的共识、政府的领导和有效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1、重新认识雨水,建立雨水利用的新理念。当前城市水紧缺、城市水环境恶化、城市生态环境破坏、城市频发局部暴雨洪水等等问题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它们?值得反思。
过去,只要城市发展需要,可以无限制的开发地表水、开采地下水,大规模的修建道路铺装、混凝土建筑和玻璃幕墙,到处是地面铺满石料和混凝土的庭院、广场。“排走雨水”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冷落了雨水,从而忽略了雨水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看到过去的失误,我们今天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更新理念。为了保护和保持人和水、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就要把雨水当作朋友,重视雨水收集,利用雨水,让雨水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要响应王岐山市长的号召,在保证汛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留住雨水。留住雨水既可减轻城市排水压力,也为城市多增加一份可贵的水资源。
同时,要在全社会加强雨水收集利用重要意义以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取得社会的共识。
2、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是关键。由于雨水收集与利用具有很大的防洪、增加水源、消防等社会效益,也和人民群众个人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各级政府在领导和推动雨水收集利用工作过程中,应尽快出台相应的鼓励和资金补贴政策,以鼓励单位、群众的积极性,促进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顺利普及。
例如,日本东京的墨田区对修建储雨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均给予50%的资金补贴,并根据不同规模规定了最高补贴限额。从而促进了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东京已建有雨水利用设施的建筑物达1000多处。
3、群众积极参与是基础。由于,雨水收集与利用不仅与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关,与广大社区居民、城镇居民、农民的环境、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是受益者也应是积极参与者。群众的参与是持续开展好雨水利用活动的坚实基础有关社团、学校和社区应当组织广大科技人员、群众和青少年积极参与进来,加强雨水利用普及推广的宣传工作,启发他们创造更多简单易行的雨水收集的方法和思路,结合实际深入广泛地开展好雨水利用工作。
根据日本的经验,各个城市都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雨水利用市民会”和雨水利用“自治体”的组织,他们与政府环保部门互动,参与研究讨论雨水利用方面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为城市建设出谋献策。这种群众参与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