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知识 > 徐州市生态河湖状况评价及分析

徐州市生态河湖状况评价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5-01-23 09:39:52     浏览次数:774


程宇琪,宋银燕,周倩,朱家润,戚冕*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为分析徐州市生态河湖建设现状,依据《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GB32 / T 3674-2019),对徐州市2021年~2023年期间22条河道、1座湖泊(水库)开展生态河湖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生态河湖状况总体较好,全部23个水体中,有12个水体的评价结果为优,11个水体的评价结果为良。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提出加强河湖污染防治、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河湖治理工程;生态河湖;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徐州市

 

1 引言

河湖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承担着输送、供应、贮存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提供景观和航运等多种重要功能,因此,加强对河湖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3]。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河流和湖泊等水生环境的干扰也越来越严重。一些江河湖库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以及水空间被侵占等问题,导致河湖水系统的功能退化和承载能力减弱。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河湖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行,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4-5]。湖泊(水库)系统保护、河湖健康维持和恢复近年来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全省部署开展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徐州市全市上下持续发力、重点突破,水务部门全力推动生态河湖建设。生态河湖的定义是指具有稳定的、有弹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能够满足较高标准的防洪、供水等社会服务功能需求的河流、湖泊(水库)[1]。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能够有效掌握河湖生态状况、检验生态河湖建设成效。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发现河湖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及时总结经验,为河湖生态治理与保护,打造幸福河湖提供技术支持。

2 材料与方法

2.1 评价背景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西长约210km,南北宽约140km,地处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全市土地总面积11258km2,市区面积3038km2。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2021年~2023年徐州市生态河湖状况评价包括徐州市区和丰县两个区域,徐州市区范围包括丁万河、徐运新河、闸河、八里大沟、奎河、马场大沟、下淀大沟、子房河、不牢河、三八河、玉带河、荆马河;丰县范围包括白帝河、丰沛运河、丰徐河、复新河、郑集北支河、郑集南支河、郑集河、大沙河、故黄河、梁西河等22条代表性河流,云龙湖1个代表性湖泊(水库)。

2.2 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2.2.1 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评价指标体系所参照的规范为《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GB32 / T 3674-2019),评价体系分为两类,为生态河流和生态湖泊(水库),分别设立13项评价指标和14项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类型均分为5类,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河湖(水库)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类型

生态河流

生态湖泊(水库)

指标类型

评价指标

权重

评价指标

权重

水安全

防洪工程达标率

0.07

防洪工程达标率

0.07

供水水量保证程度

0.06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0.0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0.06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0.10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0.08



水生物

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

0.07

蓝藻密度

0.10

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

0.07

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

0.05

水生境

生态用水满意程度

0.07

口门畅通率

0.05

水质优劣程度

0.18

湖水交换能力

0.05

河岸带植被覆盖度

0.07

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标率

0.05



生态水位满足程度

0.10



水质优劣程度

0.08

水空间

岸线利用管理指数

0.10

水面利用管理指数

0.08

管理(保护)范围划定率

0.07

管理(保护)范围划定率

0.06

综合治理程度

0.10

综合治理程度

0.06

总和


1.00



公众满意度

公众满意度


公众满意度


2.2.2 评价方法

(1)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考核采用百分制。对每项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并设定权重,总分按加权平均求得。

(2)否决项

生态河湖评价设 3 个否决项,分别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水质优劣程度”和“公众满意度”。在评价过程中,若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取消当次评选资格: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出现突发水污染问题、供水危机等水质异常事件,河流、湖泊(水库)水质评价结果为Ⅴ类及以下,公众满意度≤75分。

(3)评价标准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结果划分为“优”“良”“中”“差”共4级,总分≥90且≤100时,为“优”;总分≥75且<90时,为“良”;总分≥60且<75时,为“中”;总分<60时,为“差”。如果出现了“中”,意味着河湖生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差”意味着生态出现重大问题。

3 主要河湖生态状况评价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权重,对每项指标分别进行量化打分,总分按加权平均求得。徐州市23个重要水体生态状况评价情况见图1。

 

1737596501748451.png

图1 徐州市23个重要水体生态状况评价打分情况

全市22条重要河流中,丁万河、奎河、白帝河、丰徐河、复新河、不牢河、玉带河、大沙河、梁西河、郑集河、郑集南支河11条河总分在90分以上,评价等级为优,其余河流在75和90分之间,评价等级为良;云龙湖总分在90分以上,评价等级为优。全部23个水体中,有12个水体评价结果为优,占参加评价水体总数的52%;有11个评价结果为良,占参加评价水体总数的48%。

4 存在问题分析

4.1 水体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全市22条重要河流中,徐运新河、闸河、八里大沟、马场大沟、下淀大沟、子房河、白帝河、丰沛运河、丰徐河、复新河、梁西河11条河流的水质优劣程度评分在75分以下,没有达到Ⅲ类水的标准,大沙河、故黄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得分均为50分,水质存在超标现象。其中,八里大沟河道水面有零星垃圾。云龙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率不够高,王窑大沟入湖水质达标低,入湖河道水质不达标会影响云龙湖的水质。

根据调查分析,部分河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质污染以沿线村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为主,农业污水、工业污水、航运污染也对水质造成较大影响;除此之外,部分河流河道狭窄,水位偏低,流动性偏弱,生态容量低,自净能力差[2],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水质变差。部分河段缺少保洁和相应的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造成水质恶化。

4.2 生物多样性不高,生态状况有待提升

从水生物方面看,全市22条重要河流中,徐运新河、闸河、奎河、子房河、不牢河、三八河、荆马河等7条河流水生物指标得分在60~80分之间,生物种类丰富度较低,多样性不高。丰沛运河、北支河、八里大沟水位偏低,流动性偏弱,部分河段容易出现季节性浮游藻类。在蓝藻容易暴发时段,云龙湖水体中的蓝藻个数较多。

从河岸带植被方面看,八里大沟、下淀大沟、子房河部分河岸带植被覆盖度不高,岸线植被缺少多样性、层次性,缺少河道沿线重要节点园林,生态绿化状况有待提高,河道文化底蕴也难以凸显。

4.3岸线利用管理有待加强

闸河、丰沛运河岸线利用管理指数在40~50分之间,得分较低,居民自建房屋、跨河桥梁、农作物种植等对岸线占用问题较为突出。沿岸居民缺乏保护河岸的意识,侵占河岸线自建房屋、违法种植农作物,导致土壤侵蚀,加剧河岸侵蚀,并造成危险情况。此外加速下游河床的沉积,给河流防洪带来压力。

5 建议与对策措施

5.1 加强河湖污染防治

5.1.1 控源截污

完善河湖沿线村镇污水收集管网,推进河湖沿线村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区域工业、生活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排放,提升河湖水质。深入开展水美乡村及河湖沿线环境等专项行动,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进一步加强航运污染控制工程,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

5.1.2 健全河道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巡查力度,补充巡查人员,落实河道巡查责任,细化分解河道管理任务。强化巡查交通工具及设备,充分利用监控平台,确保巡查到位,强化队伍能力与建设,提高河道科学管理水平。

5.2 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5.2.1修复河道生态环境

加强水生植物定期打捞、河岸绿化养护等长效保洁机制,确保管理不留死角;进一步修复河道生态环境,对缺失的灌木绿化进行补植修剪、清理杂草,强化岸坡保洁,构建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生态修复能力,通过种植挺水植物、设置生态浮岛,修建生态护坡等技术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河流水质。

定期对河道开展清淤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清除河道内的淤泥,提高清淤作业的技术含量和规范化水平,有效清理河泥,稳定提高河道的水质和水生境状态,保障河道的功能。

5.2.2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

持续开展河湖生态状况监测与评估,掌握河湖生态状况动态变化,预测河湖生态状况发展趋势,定期提供监测数据与报告,分析其变化及发展原因,随之提出相应的更细致的保护对策,为河湖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建立河湖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河流的水位、水质、生物等指标进行定时监测,发现有指标超过承载能力时,采取应急措施以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5.3优化水资源配置

针对蓄水量少的河流,科学调度管理水量,提高河道蓄水能力,改善河道形态与流动性条件,维持河道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科学制定水量调度方案和调度计划,提高河道供水保证能力;持续做好调水期间水质和水生态保障工作,加强生态流量(水位)监测预警,有效保障生态流量(水位)。完善多源互补、蓄泄兼备的水系连通体系,恢复河流滩地内的坑塘、河湖、湿地的自然连通,维护河流纵向连续性和河湖连通性,贯通“小水系”,让河流“动起来”。

5.4加强社会公众参与

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建立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公众河湖水生态保护意识,动员公众关心、支持、参与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河湖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公众参与河湖水质水生态管理的热情,通过组织河湖保护新闻报道、保护专题会议与论坛、保护培训等,提升群众爱河爱湖、护河护湖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康盛君.坚持系统思维打造生态名片开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新局面[J].中国水利,2020,(20):26-27.

[2]曹杨.城镇运河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以丰沛运河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24):14-17.DOI:10.16663/j.cnki.lskj.2021.24.044

[3]张炜,刘钰,王军.白马湖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2,(08):137-144.

[4]张新星,郝达平,鞠伟.淮安市生态河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3,9(12):54-59.DOI:10.16616/j.cnki.10-1326/TV.2023.12.09

[5]史晓新,王晓红.新阶段推进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要求与对策探究[J/OL].中国水利,1-4[2024-01-07]

 

作者简介:程宇琪(1999--),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人事水利工程领域的研究。通联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中茵广场5号楼4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