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搜索结果 > 浅谈新沂市市区水环境治理应急对策及设想

浅谈新沂市市区水环境治理应急对策及设想

发布时间:2012-01-10 12:15:02     浏览次数:1941

陆玉石

(江苏省新沂市水利局,江苏新沂 221008

摘要为了改善市区水生态环境,实施市区生态补水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现结合市区实际情况,分析治理市区水生态环境的对策,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新沂经济发展,促进人水和谐,提供良策。

关键词:水环境  治理  对策  设想

1 水环境基本情况

1.1人口与产业分布情况

新沂市市区包括主城区、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总面积4449hm2,其中主城区2446hm2,经济开发区1703hm2,化工园区300hm2。区域内居民人口约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聚集我市最主要的工业,生产企业为化工、造纸、酿酒、纺织业等,是市区污染水体源头。

1.2水环境现状概况

新沂市市区内河道呈网状分布,大小河道盘枝错节,是典型的平原河网水系,区域内有沭河、新代河、新墨河、藏圩河、城中引河、大墩干渠、西二七干渠等河渠,河段总长度89.5km,总蓄水能力1.38×107m3。正常情况下,除沭河外其它河段均为污染水体。根据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近几年河段关键节点断面上水体中氨氮NH3-N和有机物COD浓度实测平均值分别为45.0mg/L770mg/L,按水质规划标准容量为负值。

2 新沂市市区水环境存在问题和污染原因

随着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市区水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河网内水质急剧恶化,水体为劣Ⅴ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居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生活污水是河网水系的重要污染源。据统计资料,市区生活污水为4.0×104t/d,约占污水排放内河量的45%以上,生活污水通过沿河口门直接进入新代河、藏圩河,污染河段长21.8km

2.2工业生产污水直接排放:工矿企业生产污水直接排放是河网水系的主要污染源。据统计资料,市区生产污水直接排放入藏圩河、新代河、新墨河马姚桥河段的水量为4.9×104t/d,约占污水排放量的55%以上。

2.3污水处理厂未达标排放:受规模能力和经费的限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为1.5×104t,占污水排放内河量的20%,仅对主要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水质仍为劣Ⅳ类,且成本高达5500/104t,年运行成本超过1300万元。

2.4生活垃圾、生产废渣随意堆放,处理不规范:按人均每天产生垃圾1kg,其中30%弃置在河道(堤)中计算,每年约有生活垃圾3.0×104t弃入河中; 工业生产及污水处理厂弃渣随意倾倒在河道、滩地及农田沟渠内,弃物随雨水合流下泄,再次成为河道污染源头。

2.5水质普遍超标:主要是富营养化严重,从近年来对不同地段的地面水质常规监测结果看,监测点达标率为0

2.6农田面源污染:部分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农药、化肥、禽畜粪便残留物直接入河污染水体。

2.7区域内排水管网布署不合理: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企业设置的排水管网线路紊乱,占据并破坏了原有的排水沟渠,且管道过水断面小,线路长,排水不畅,延缓污水排放时间,伴有污水外溢,造成农田大面积、深层次污染。

3 排污现状

新沂市市区主要厂矿企业都依河而建,企业内部治污设施简单、规模小、净化程度低,部分企业尚无治污设施,生产污水通过简易的管道通向河口,而沿河企业的生产污水就近排河,零散企业的生产污水随雨水顺着自然地势排河;市区生活污水随城市雨污合流管道就近排河或进入污水处理厂后排河。

4 新沂市市区水环境治理应急对策

严格控制规模以下企业准入是改变水环境恶化的根本之路,强化污水处理,使之达标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主要途径,禁止河堤滩地弃置垃圾、废渣是提高水环境的重要措施。

针对市区企业分布状况,生产现状及治污能力,现阶段改善水生态环境最行之有效的应急对策当属生态补水和环境综合整治。即通过外调水源冲洗、稀释污染水体,当水质较好后下泄至外河,再利用水利工程控制性建筑物使河段内保持足够的清洁水体。当水质变差时,再度稀释下泄;禁止河堤滩地弃置垃圾,防止水体再度污染,具体调度方案如下:

4.1水源地

骆马湖水量充沛,水位较稳,水质良好,可作为补水主要来源,缺点是翻水成本较高;沭河是最便捷的供水河道,流量大,排污能力强,但因沭河属季节性河道,缺点是水量储备不足,只可作为补水备用水源。

4.2取水口

取水口共有3处,分别是新代河站、入沭闸、城中引河东闸。

4.3控制建筑物

共有8个,分别是马港闸、入沭闸、张墩闸、城中引河东闸、城中引河西闸、新代河工业路闸、新墨河张庄闸、藏圩河闸。

4.4控制水位

通过合理配置、调蓄将张墩闸及藏圩河出口以内河段最低水位维持在24.0m,水深2.0m,最高水位控制在26.5m,水深4.5m,正常水位保持在25.5m,水深3.5m,水宽2545m,水面积70hm2,保水量5.80×106m3(相当于沭河塔山闸以上蓄水量的70%)。

4.5补水途径

开启城中引河东闸补济城中引河,控制流量0.5m3/s,保证水体流动。24小时补水4.0×104m3,冲换城中引河总水量的35%,即城中引河水质每3天更新一次。

开启入沭闸(汛期7月~10月丰水期)、新代河站(非汛期、沭河平水期)补济新代河、新墨河、藏圩河。新代河站翻水能力为20m3/s24h翻水1.6×106 m355h可将河段水位提高到26.0m;汛期入沭闸调水能力为50100 m3/s24h内可将河段水位提高到26.5m

4.6排水路径

城中引河水体由新代河东岸排污通道,经新代河地下涵进入污水处理厂,或排入藏圩河下段。排水期间,视水质情况,关闭(开启)工业路闸,分段排水,工业路闸以上(东侧)段水体经藏圩河下段排入新墨河,工业路闸以下(西侧)段经张墩闸排入新墨河;西二七干渠水体(化工园区污水)经马姚桥上下游排污涵入新墨河。至此,市区内所有排放水体在马姚桥附近汇聚后,经坡桥(砥平桥)入沭河,经王庄闸下泄。排污期间新墨河张庄闸关闭,王庄闸不蓄水或保持低水位,确保水体尽快、较彻底排放。

排水期间,保持内河水体的流动,以便水体充分中和、稀释,使排污达到最佳效果。为此须保持张墩闸日常放水量为2.0m3/s;藏圩河闸放水量为0.5m3/s

4.7河堤保洁措施

禁止垃圾和废渣继续弃置在河堤滩地,现有垃圾、废渣在短期内运离或就地掩埋,并采取日常保洁措施。一是设置控制卡口,杜绝或减少随意弃置垃圾、废渣。主要卡口10处,分特别是新华路新戴河桥面南北端,市府西路新代河桥东西端,建业西路西端,大桥西路东端南侧以及藏圩河上段的热电厂桥端,冷库桥端,藏圩河下段相关桥西侧等。二是安排保洁员,每1km河堤安排1人,负责清捡垃圾,清洁水面,并监管垃圾、废渣弃置。

5 效益分析

采用生态补水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治理市区水域生态环境 ,每年需补水7.0×107m3,翻水费用220万元,河道堤防保洁设施及人员费用48.0万元,合计总经费约268万元。

如市区水体全部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尚需再兴建一座同样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固定设施投入为2.2亿元(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概算投资),年度运行成本约2700万元,且市区污染水体无法完全进入污水处理厂区,水质也达不到环保部门的控制目标。

采用生态补水可尽快、较彻底改善水质,措施简单,年度运行成本远远低于污水处理成本,因此,市区生态补水应急调度方案可行。

6 新沂市市区水环境保护对策的设想

鉴于我市水资源短缺,特别是随着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全面运行,国家、省对沿线市、县、区供水量进行强制化分配,并安装监测、监控系统,届时我市通过新代河从骆马湖取水量、时段肯定受到限制,势必直接影响生态补水量和补水的适时性,从而市区生态补水方案具有临时性、短暂性。因此,对市区的水环境保护的几点设想如下:

6.1制定科学的市区水环境治理规划

尽快启动市区水环境治理规划,完善区域水利工程调控体系。结合藏圩河治理,兴建藏圩河出口控制闸站,结合城中引河风景带建设兴建引河西端补水闸站。治理新代河,健全市区水利工程排灌体系,同步实施生态引水补水,以缓解排污对水质的污染。加快推进市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环境安全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市区对水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6.2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

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有利于水务部门科学规划防洪除涝、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治理,科学调控汛期洪水资源,统筹规划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化, 充分发挥水利事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发展。

6.3加大治污力度,落实治污措施

6.3.1结合市区水环境治理规划,确定河网纳污总量,控制污水排放总量。增扩污水处理厂规模能力,保证污水处理厂按达标要求足额处理污水。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测管理,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

6.3.2重点产污大户按接管协议,建立稳定的实时监测系统,实施自控和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检查监督,实行达标排放。

6.3.3建设新沂市城区尾水专项通道,彻底解决城区尾水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6.3.4居民生活废水截污入管工程尽快实施到位。建好垃圾掩埋场,将垃圾和污水并入处理网络,进行集中处理,制止破坏水生态环境行为。

6.4建立健全河道保洁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水环境治理管理机制,完善河道管护队伍,配备必要的管护设施,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大宣传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7 结束语

新沂市市区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对发展新沂经济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根本改变市区水生态环境的现状,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进行更艰巨的工作,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陆玉石,江苏省新沂市水利学会,秘书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