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知识 > 浅谈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谈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2014-11-21 10:58:36     浏览次数:3059

陆朋飞

(徐州市贾汪区水利局   江苏徐州  221011)

   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水环境日趋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群众的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贾汪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对农村水环境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  问题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在化肥的使用过程中氮、磷流失进入水体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人体所发生的氟斑牙、骨骼氟中毒以及消化系统形成的亚硝胺而致癌也与水体中含有过量的氮磷关系密切。据有关部门统计,按照一亩地一次性使用氮肥、磷肥各100公斤计算,农田流失的氮和磷为31.5%31.8%,贾汪区现有耕地48万亩,流失的氮肥、磷肥为15120吨和15264吨,由此可以看出农田氮、磷流失对于水体污染的程度。

据调查,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一般只有1020%的农药喷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水体。

1.2畜禽养殖污染

随着近几年畜禽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畜禽业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二是水体污染。三是畜禽粪尿和污水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与扩散,使近年来一些本已灭迹的疫病又有发生。最后一个是重金属等有害物污染。主要是饲料中乱用滥用抗生素、违禁药物、重金属、促生长剂等,部分残留物质随粪便一起排入土壤、河水中,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1.3居民生活垃圾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贾汪区的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根据20062007年开展的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农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为0.86kg,按照我区农村人口24万人计算,日产生生活性垃圾206.4吨。目前大多数农村基本没有处理生活垃圾的部门,生活垃圾都由居民就近倾倒到居住区附近的沟渠、水洼、未用空地等,堆积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垃圾的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加剧了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并且滋生了大量的细菌等,这不仅破坏了农村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

由于目前的现状,农村居民的生活废水几乎都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如采用农村饮水安全的用水指标,每天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1.44万吨,农村排放的污水渗入地下,严重污染了地下水。

1.4乡镇企业污染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乡镇企业相对规模较小,污水处理能力相对较弱,使周边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不少企业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使水体变色、水质变坏。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发展生态农业,调整产业结构

对于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种植,应该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精密型的生态农业生产。强化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综合整治,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

2.2加强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对于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在这些活动中,政府的引导和督促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企业不会主动为环保考虑布局,更不会主动投入太多的环保资金,这就要求政府在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和城镇建设布局的同时,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2.3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首先,加快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上马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目前贾汪区已经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1座,规模为2万吨/天,2012年计划完工镇级污水处理设施6座,日处理能力为3.2万吨,实现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其次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体系。为解决农村垃圾乱丢、乱放,没有处理措施等问题,政府应增加投入,在村庄建设垃圾池,配备垃圾车,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第三建立村庄河塘轮浚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能力、改善环境、修复生态的要求,建立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轮浚制度,继续进行沟河疏浚整治;按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按照统一建档、统一着装、统一保险、统一签订协议“四统一”要求,建立河道保洁队伍,将管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强化考核,实现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

2.4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环境意识

我国的农村水环境问题,若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解决的。要不断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意识,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要把保护水资源变成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水环境的管理和保护,积极监督行政部门和企业单位的各种行为,增强农村水污染智力与保护的科学性、民主性、广泛性,尽快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状况,尽早恢复农村的良好生态环境。

3结论

事实上,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种类繁多,污水产生量大、分布面积广,许多问题的解决已超过了农民力所能及的范围。如果不及早重视、防范、治理,将会造成比城市水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局面。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喝上、用上洁净水、有效的保护水环境不仅是农民的迫切需求,也是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水污染的治理、积极改善农村的水环境。

作者简介: 陆鹏飞,男1976年生,江苏徐州人,学士,高级工程师,徐州市贾汪区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与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