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省际壁垒 建立“五联”机制----苏鲁沛微两地推进全域化治理共建共享生态微山湖的探索和实践
王 磊
沛县河长制工作办公室主任,江苏沛县,221600
摘要:江苏沛县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省际边界河湖插花段多达90余处共110余公里。一湖分两省,各自为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属地不同,使得河湖长们治水鞭长莫及、有心无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为共建共享生态微山湖,苏鲁沛微两地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实行联动而治,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信息情况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行为联打、河湖污染联治、防汛安全联保的边界“五联”机制,成功破解了非法圈圩、刘香庄码头群、非法采砂等历史难题。跨区域河湖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现共建共享,必须跨流域联动而治,必须要制度先行,协同治理,常态监管,方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协同治理
引言:近年来,江苏沛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狠抓水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创新机制,压实责任,纵深推进湖长制,微山湖区域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持续改善。但是省际边界河湖插花地段乱建、乱占、乱排等河湖“三乱”问题还十分突出,一湖分两省,各自为政,河湖长们治水鞭长莫及、有心无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难度较大。苏鲁沛微两地建立边界治水“五联”机制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联动而治,彻底解决微山湖沿线省际边界河湖插花地段乱建、乱占、乱排等河湖“三乱”问题,为建立“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水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1 项目背景
微山湖又称南四湖,由独山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组成,承接苏鲁豫皖4省8市53条河流来水,流域面积31180km2,湖面面积1280 km2,其中沛县境内400 km2。微山湖南北长120 km,东西宽6~25 km,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也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京杭运河傍湖而过。微山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调蓄湖泊,是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北大门,也是沛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具有调节洪水、蓄水灌溉、航运交通、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2015年微山湖水源地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评为首批五大“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江苏沛县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与山东省微山县接壤,沛微两地在微山湖、京杭运河、大沙河等10条省际边界河湖插花段多达90余处110余公里,分布在江苏沛县辖区龙固、杨屯、大屯等9个镇(场)街道和山东微山县高楼、赵庙、西平和张楼4个镇。
2017年以来,江苏沛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契机,狠抓水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清水湖泊、生态湖泊、安全湖泊、和谐湖泊等“四个湖泊”工作目标,投资6.5亿元,先后实施了碧水绕城、黑臭河道治理、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及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努力把水引进来、让水动起来、使水清起来、将水管起来,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河湖插花地段犬牙交错,违法建筑屡拆屡搭,网箱养鱼屡禁不止,乱采乱挖屡打不绝,在苏鲁两地“躲猫猫”;有的集镇和社区随意往河道倾倒垃圾、排放污水,造成了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特别是农村河道由于没有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水面漂有大量浮萍和白色垃圾等,直接影响了河湖的生态健康。要让“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必须彻底整治乱建、乱占、乱排等河湖“三乱”问题。一湖分两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属地不同,在治河护河上各行其是、各施其政,缺乏沟通协调,没有形成合力,使得河湖长们鞭长莫及、有心无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如何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联动而治,共享共建生态河湖,是当前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必须攻克的难题。
2 主要做法
苏鲁沛微两地全国首创建立的信息情况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行为联打、河湖污染联治、防汛安全联保的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在跨区域联动治水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1 科学谋划,坚持创新,建立边界治水联动机制
2017年4月,本着共创安全和谐、共保边界稳定、共谋湖区发展的原则,沛微两地河长办牵头,签订了《沛微水利工作边界联动机制协议书》,建立了边界治水“五联”机制。一是建立信息情况联通机制。信息共享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两地经常互通当地河湖岸线开发利用规划、生态河湖综合整治、水行政执法等工作开展情况,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协调联通,充分发挥共享信息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对涉及边界治水的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内部矛盾,两地共同做好从业单位及人员的思想工作,把问题向群众解释清楚,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太。三是建立非法行为联打机制。两地隶属不同省份结合部,边界相互交错,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从而给部分从业单位从事非法水事活动提供了便利。两地通力合作,联合行动,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尤其加大对河湖非法采砂的打击。四是建立河湖污染联治机制。省际边界河湖污染治理工作难度较大,两地要密切合作、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同时强化重点区域、重要时段、敏感水域执法监管,有效遏制河边养殖、围网养鱼、非法排污等行为。五是建立防汛安全联保机制。建立两地县级防汛安全预警及调度系统,实行水情、雨情等防汛信息实时共享;建立边界防洪工程巡查机制,消除工程安全隐患;联合对边界河道进行清障,确保行洪安全。
2.2 加强组织,落实责任,构建平安边界建设前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两地成立边界治水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两地河长办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把维护边界安全和谐的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好指导、协调、督查的作用,加强联系沟通,总结检查“五联”工作机制的落实。二是注重舆论宣传。加大边界工作联动机制的宣传力度,以接壤镇为中心,接边村为切入点,广泛宣传,加强引导,营造氛围,努力形成共创共保共发展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联席机制。2018年以来,两县河长办会同流域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探讨交流边界河湖“两违三乱”整治问题,拟定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联合开展行动。为彻底解决微山湖沿线“两违三乱”问题,2019年5月,边界“五联”机制再次提档升级,徐州、济宁两市市级河湖长在微山县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从市级层面拓展联动范围、提升联动内涵、强化联动措施,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验收,努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加强徐州市政府和济宁市政府、徐州市河长办和济宁市河长办、沛微鱼三县人民政府、沛微鱼三县河长办的沟通协调,做到地方政府联动,部门之间联动。
2.3 精心组织,统一部署,确保联动机制取得成效
2018年以来,苏鲁沛微两地联手,共清理捕鱼设施3700余处3400余亩;拆除省际边界京杭运河刘香庄段违建码头群10余处15万余平方,微山湖违法圈圩11处4000余亩,省际边界地区河湖“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联手开展巡河护河行动。2018年4月,苏鲁沛微两县河长办由分管领导带队,有选择地督查10条重点边界河流,涉及两省13个镇(场)街道。每到一处,看边界、记地标、拍照片、访群众、找隐患,重点放在乱占、乱建、乱排等河湖“三乱”行为上,彻底排查边界河湖健康隐患,为有效治理生态河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巡查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一事一办”,及时进行交办督办查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二是联手解决历史圈圩问题。2019年5月21日,江苏省省级湖长交办微山湖11处历史圈圩问题,共涉及两省村(居)6个,圈圩面积4000余亩,圈圩大体形成于1994年以前,系苏鲁两地渔民在微山湖干湖期以渔网范围为界筑堤养鱼。两地对圈圩逐一展开调查摸底,对退养渔塘位置、范围锁定上图,建立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整治方案。2019年8月20日,两地共组织公安、城管、属地政府等部门100余人组成执法队伍,抽调执法艇5艘、水上挖机6台,对圈圩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截至8月25日,11处圈圩全部退圩还湖。三是联手破解刘香庄码头群难题。苏鲁边界湖西大堤刘香庄段违法码头群共10处15万平方,沛县地段有鱼台、微山县居民经营的码头,鱼台、微山县地段有沛县居民经营的码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整治难度较大,2018年被水利部列入清“四乱”范围,由淮委挂牌督办。2018年12月29日由南四湖局牵头,沛县、微山、鱼台三县政府配合,联合开展了刘香庄段码头专项整治行动,对道路等功能性设施进行了破除,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后期,码头主擅自对已整治的码头进行了恢复,并继续营运。为彻底破解刘香庄码头群难题,2019年8月,沛微鱼三县联合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10处码头群进行了集中拆除并整平复绿,困扰两省边界长达数十年之久的码头群问题告一段落。四是联手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为实现微山湖“零采砂船、零盗采”双清零目标,确保禁得住控得好,近两年来,两地联合开展巡查180余次,其中陆地巡查100余次,水上巡查80余次;开展联合专项打击行动14次,捣毁涉案船只39艘,抓捕涉案嫌疑人33人。
2018年以来,苏鲁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省河长办印发《边界河湖协调共治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水利部也专门编发简报在全国推广。
3 经验启示
经过近三年苏鲁边界治水“五联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得出如下经验和启示:
3.1 要制度先行,搭建沟通桥梁。只有在制度引领下,建立边界治水联动机制,才能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合力,有效破解省际边界治水难题。
3.2 要协同治理,方能取得成效。一湖跨两省,微山湖治理绝不是一方的责任。只有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验收,才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3.3 要常态监管,巩固治理成果。要持续深化苏鲁边界治水“五联”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设立河长制湖长制联通热线,强化重点区域、重要时段、敏感水域的日常巡查和执法监管,才能有效遏制乱建、乱占、乱排等河湖违法行为。
作者简介:王磊(1982.11-),江苏沛县人,现任沛县河长制工作办公室主任。通讯地址:江苏省沛县沛公路2号沛县行政中心主楼258室,联系电话:0516-89618318,Email:pxhzzb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