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效用水方法
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增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办法,经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制订科学的灌溉制度,完善工程设施,就地取材地推广各种节水技巧,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职权率,增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改变,形成一批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经过近几年对农田节水灌溉的分析研究,形成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的农业高效用水技巧系统,使水的利用率提高为85%―93%。
一、节水技巧
㈠渠道防渗技巧。在自流灌区,土渠易被水冲刷坍塌,渠道渗漏丧失量的50%,因此,渠道防渗可大大减少水量丧失。渠道防渗通常采取衬砌混凝土U型渠或梯形渠。混凝土防渗渠道粗糙率小,流速快,有利于提高渠道输沙防淤能力,输水时间比土渠缩短30%―50%。同时,采取混凝土渠道防渗,有利于节制地下水位,改良泥土,便于渠道管理。
㈡低压管理灌溉技巧。它是用PVC管取代土渠经过输水暗管式地面移动软管把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的一种技巧,具备节水、节能、省时、省地、适应性强、输水快、丧失少等优点。这项技巧主要适用于井灌区,投资相对较少,施工容易,操作便捷,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使用。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率为96%―98%。
㈢喷灌技巧。这项技巧是经过水泵加压,使灌溉水流经管道、喷头等专用装备,射到空中并成雾状的雨滴,像降雨一样均匀地散落田间,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它适用于各种地形和泥土,具备节水、省力、灌程度均、维持水土等优点。采取这种技巧,通常不会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地面湿度均匀,能够依据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情况,适量地供水,灌溉水水的利用率达92%。宜在以井灌为主的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等连片种植的地区推广使用。
㈣微灌技巧。它是遵守作物需水恳求,经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种灌水器,将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邻近的地表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又叫局部灌溉。它分为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溉,具备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优点,比喷灌节水15%―20%。以灌溉果树、蔬菜、花卉、药材等经济为主。
二、节水办法
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做好泥土墒情测报工作,依据泥土墒情含水量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判别作物是否受旱,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利用雨水达到灌溉目标。在灌溉地作物;先灌墒情好的作物;先灌经济作物,后灌其余耐旱作物。
㈡短窄畦灌溉。畦长30―50米,畦宽1。5―1。6米,这样灌溉水的流程减少了沿畦产生的深层渗漏丧失,可节俭用水量。
㈢耕作保墒。采取深耕松土,中耕除草,改良泥土结构等方法,可增进作物根系生长,增长雨水下渗速度,减少水分蒸发。
㈣覆盖保墒。播种后,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余材料,能够抑制泥土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蓄水保墒、提高水利用率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覆盖秸秆可节水15―20%,覆盖塑料薄膜可节水20%―30%。
㈤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用优质抗旱高产品种。利用不同作物的需水特点,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经过选择耗水少而水利用率高的优质品种来达到节水的目标,可使作物产量提高15%―25%。
㈥化学调控节水。为在作物生长发育期抑制水分过度蒸发,可使用无毒的保水剂、复合包衣剂及多功能抑蒸抗旱剂等,同时多施磷肥,有利于增进根系下扎吸水,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三、节水管理
节水管理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要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制订工程管理办法,判别合理水价,明白职责,加强宣传,增能人们节水意识,真正达到节水的目标。
农业高效节水技巧是一种综合技巧系统,必须把节水灌溉工程技巧与田间农业综合节水技巧和节水管理技巧有机地联结起来,互相配合,互相弥补,从而形成从水源管理,经输水到作物吸收利用的农业综合节水技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