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凯泉:新一代KQWT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名称:新一代KQWT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
KQWT产品是上海凯泉推出的符合我国农村地区等分散污水治理需求及特点的污水处理设备,设备将传统生化处理工艺进行集成,具有品质优良、运行稳定、便于维护、节省占地、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可大幅缩短传统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周期,降低投资及优化后期使用成本。同时,上海凯泉可提供分散污水收集、处理、智慧监管、运营维护等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服务。致力于村镇水环境改善,上海凯泉推出了KQWT系列化污水处理产品,形成分散污水治理系统解决方案。KQWT系列产品适用于农村污水等分散污水治理,其中A型产品便于维护、简单可靠,B型产品工艺灵活,高排放标准,产品处理规模可涵盖10-1000吨/天,提供地埋、地上等多种安装方式,可辅配多种单元模块及远程监控系统,出水水质最高可达地表水准IV类排放标准。
2.成果来源
自主研发。目前市面上主要产品为A²O工艺,设备内污水回流靠泵实现,设备施工需要建设设备间、储泥池、消毒池。我公司研发的A系列产品使用双级AO工艺、MBBR填料、除磷滤料工艺,占地面积低,吨水处理费用0.3-0.6元,降低加药量实现运维费用的显著降低。
针对农村污水治理方面的几大痛点,KQWT-A系列产品相对应的优化设计,助力农村污水处理。
技术状态及指标
技术现状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污水处理工艺为A²O工艺,设备集成度低,需要另外土建设备间、储泥池、消毒池,占地面积大。同时设备回流所采用的方式一般通过水泵实现,增加耗电的同时,也增加了设备本身运行过程中的水泵故障率。整体项目运行过程中占地面积大、耗电量大、噪音大。
KQWT-A产品是上海凯泉推出的标准化污水处理产品,适用于广大农村、分散社区、旅游风景区等分散污水治理场合。产品采用分段进水两级AO-MBBR处理工艺集成吸附除磷滤池,将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存储等处理单元高度集成,出水水质最高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产品具便于维护、低耗节能、品质优良、稳定达标等显著优势。
针对农村污水氮磷浓度高、波动大、运营维护专业性弱的特点,KQWT-A产品采用分段进水两级AO-MBBR处理工艺集成吸附除磷滤池,将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存储等处理单元高度集成。产品为纯生物膜工艺,抗冲击能力强、污泥产量低。
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渠,经两级格栅去除较大杂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由调节池提升泵送至分散污水处理设备,依次经过澄清区、缺氧1区、好氧1区、缺氧2区、好氧2区、沉淀区、过滤区和消毒区,部分污水分流进入缺氧2区补充碳源。澄清区兼具澄清和储泥功能,储泥周期3-6个月,可储存剩余污泥同时充分利用剩余除磷药剂去除部分进水悬浮物,提升除磷药剂使用效率。两级AO生化处理工艺可提高原水碳源利用率,提升脱氮效果,同时,两段好氧有机负荷的差异,可为硝化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系统硝化效果。产品集成吸附除磷过滤单元,过滤区采用上海凯泉研制的改性多孔吸附除磷滤料,其除磷机理主要为金属离子配位羟基进行磷酸盐离子交换,滤料具有良好的吸附除磷性能及使用寿命,可大幅降低除磷药剂投加量及维护频次,滤料除磷饱和周期1-2年,饱和后可再生恢复或整体更换作为缓释磷肥还田。出水端设有消毒区,采用缓释消毒剂进行消毒,更换周期≥1个月,方便维护操作。
与常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相比,KQWT-A产品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便于维护
KQWT-A产品属纯生物膜处理工艺,抗冲击能力强、污泥产量低、无污泥膨胀及跑冒风险;采用可视化设计理念,常规维护操作均可在人孔上完成,仅需2周进行一次巡检维护,3-6个月进行一次吸污;
(2)低耗节能
产品高度集成,一气多用的曝气气提设计,整套动力设备仅为1套隔膜风机组无需水泵,噪音<60db,运行能耗低且可大幅降低设备运行故障率;控制系统预设多种运行模式,可根据实际进水负荷调整,进一步降低能耗;分段进水及除磷滤池设置,可降低40%药剂消耗量;
(3)品质可靠
产品采用标准化设计,CAE强度分析,工厂预制生产,保障设备主体使用寿命>30年;提升品控同时,产品内部部件均采用国内一线品牌;处理站点地上无需建设设备间,仅需2个电控柜,有效提高站点建设效率;
(4)稳定达标
产品生化段停留时间最长≥17h,适用农村地区等分散污水波动大、氮磷浓度高、维护专业性差等实际特点,针对农村生活污水,保障合理运维前提下大幅提高产品水质达标稳定性。
具体技术指标
①产品主要技术设计参数
处理工艺:两级AO-吸附除磷
产品材质:FRP(玻璃钢)
安装方式:地埋安装
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主要设计参数:
①生化段总停留时间:11.5~17.0h
②设计总气水比:≥40:1
③设计回流比:≥300%
③MBBR填料填充率:好氧1区填料填充率≥30%,有效比表面积≥500 m2/ m3;好氧2区填料填充率≥40%,,有效比表面积≥650 m2/ m3
④沉淀池表面负荷:≤1m3/( m2h)
⑤消毒区停留时间:≥30min
(1)强度要求
玻璃钢抗拉强度≥160MPa、弯曲强度≥200MPa、弹性模量≥9000MPa、巴氏硬度70;
(2)壳体
壳体包括罐体、封头、吊环、底座等。
封头为异形封头,保障进出水管具有平面接口;
壳体吊环材质为304不锈钢。
壳体底部设有鞍形底座,材质为玻璃钢,采用手糊成型工艺。底座为分体式,底座上沿与罐体外壁圆弧吻合,底座包角不小于120°。
(3)使用寿命
产品主体使用寿命≥30年。
(1)隔板
隔板为玻璃钢材质,采用手糊+喷射混合成型工艺,直径φ1500mm:壁厚10mm;直径φ2000mm:壁厚10mm;直径φ2000mm:壁厚10mm;直径φ2800mm:壁厚20mm;隔板内设方钢加强筋,材质为Q235A,加强筋尺寸5cm,壁厚5mm,方钢进行防腐处理后,用玻璃钢包封。
(2)缺氧压板、托板
缺氧压板、托板为玻璃钢格栅板,格栅孔口尺寸150mm,与设备隔板固定后强度满足纵向双向承载160kg。
(3)好氧填料盖板
好氧填料盖板材质为玻璃钢,底部设玻璃钢加强筋,保障盖板表面平整不发生明显变形,盖板厚度8mm;中间设有矩形活动盖板及导槽,活动盖板为透明有机玻璃盖板,有机玻璃板厚度6mm,打开关闭方式为推拉式,保证有机玻璃板推拉顺畅、不易卡住。
(4)消毒槽
消毒槽采用UPVC或玻璃钢材质,整体挂接在隔板上;消毒槽药剂桶底座保障与药剂桶形成密封;消毒槽内满水时不发生变形;
(5)防坠网
在人孔处设玻璃钢格栅板防坠网;
(6)人孔盖
在每一个人孔上设置相应尺寸的铝盖,并配套锁。
(7)UPVC管路及管件
设备内部所有管路采用国内知名品牌UPVC管及管配件,所选管材符合《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02.1-2006)的要求。
设备选用管材:水管压力1.0Mpa;气管压力1.6Mpa;
4、应用案例
①案例1
南充市安平镇医院医疗废水治理项目
处理量:60m3/d,采用两级AO-过滤-消毒工艺,地埋安装,玻璃钢材质, 出 水水质: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②案例2
武汉青山方舱医院医疗废水治理项目
处理量:50m3/d,采用预处理-消毒-两级AO-消毒工艺,地埋安装,玻璃钢材 质, 出水水质: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案例3
山东齐河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改造项目
处理量100—300m3/d,两级AO-MBBR工艺,地埋式安装项目一次性调试合 格,通过环保局验收,出水水质: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④案例4
南通如东新光镇农村污水治理项目
处理量:100m3/d,采用两级AO工艺,地埋玻璃钢材质, 出水水质:江苏省 DB32/3462-2020一级B标准
⑤案例5
江西吉水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处理量:50-80m3/d,采用两级AO-MBBR工艺,地埋安装,玻璃钢材质, 出 水水质: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⑥案例6
吉林双阳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处理量:150m3/d,采用两级AO-MBR工艺,地埋安装,碳钢材质, 出水水质: 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⑦案例7
天津黄花店中学污水处理项目
处理量:50m3/d,采用两级AO-MBBR工艺,地埋安装,玻璃钢材质, 出水水 质: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210800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255-4287号
联系人:王玉心 联系电话:021-69591240 手机:13817311945
技术持有单位简介:
上海凯泉是集设计、生产、销售泵、给水设备及泵用控制设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泵业集团。总资产达38亿元,在上海、浙江、河北、辽宁、安徽等省市拥有7家企业,5个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000亩,生产性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上海凯泉获得了“上海市质量金奖”、 “上海市私营企业百强第四名”、“上海市科技百强企业”、“上海市名牌产品”、 “上海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信用AAA级”、“全国合同信用等级AAA级”、“质量、信誉、服务三优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商品商标”、“五星级服务认证”等光荣称号,连续多年入围全国机械百强,至今名列泵行业之首。上海凯泉注重服务与技术、业务的结合,实现增值服务。300名技术工程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方案支持。运用先进的ERP系统和CRM系统全程控制订单流程。24个销售分公司、400多个办事处,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实施“蓝色舰队”服务和4小时快速反应机制,随时响应用户需求,打造性能可靠的业界精品。
上海凯泉技术中心已形成了多元的技术联合体,最大化的应用国内国际技术资源。在核电用泵、火电用泵、三大化工用泵等重点研发项目上,与建大流体机械研究所、清华大学、江苏大学开展水力设计、研究、流场分析等技术合作;与上海核工程研究院开展承压边界、转子动态、抗震分析计算等技术合作;与同济大学开展核电泵抗震实验技术合作;与上海交大开展轴承计算、核工程等技术合作。研发合作38所高校、应用合作550家甲级设计院、业务合作630家水务集团。
集团技术中心 2000年或评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水力研究室、力学研究室、材料研究室、产品研发室、智能产品研究室、新品试制部等。现技术团队300余名,由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硕士、高中级工程师、高级工艺师组成,形成了具有创新思维的梯队型人才结构,为集团“技术领先”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保障。兰州技术中心 2018年10月成立兰州技术中心,现研发团队约30人,与兰州理工大学等知名专家、教授合作研究。镇江水力研究中心 2018年12月成立镇江水力研究中心,现研发团队约15人,与江苏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教授合作研究。历年参编各类国家、行业标准约50批次;技术中心共获得专利4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约50余项。研制的重大产品科研项目约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