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睢宁县6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睢宁县6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28 17:41:52     浏览次数:3046

屠文芬1,吴宜筱1,胡楠2,黄通1,姜启成1

(1.睢宁县气象局 江苏睢宁 221200;2.徐州市气象局 江苏徐州221600)

 

摘  要:对睢宁县1961-202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和相对湿度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气候变化特征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睢宁县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尤其近5年增温尤为显著;降水量总体呈现平稳趋势,变化不显著,年际波动较大;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年、夏、秋、冬季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相对湿度显著降低,年、季变化均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

 

1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百年来我国年季平均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波动大,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气候湿润、干燥变化不均。睢宁县位于江苏西北部,徐州东南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也发生着明显变化,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气候方面的依据。

睢宁县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多寒潮侵袭,雨雪量少,具有典型的南北过渡性气候。本文通过对睢宁县历史气象资料的分析研究,找出其气候演变的特征,为充分利用和开发气候资源,为睢宁县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安全、农业生产、旅游服务和防灾减灾等提供理论参考。

2 气象资料的来源与研究方法

    睢宁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20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K(Mann-kendal的简称)突变检验等现代气候学统计分析方法对以上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变化规律作出分析。季节划分标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到次年2月。

3 气候特征分析

3.1气温

3.1.1平均气温总体分析

表1  1961-2020年睢宁季、年平均气温 (℃)

项目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值

14.4

26.0

15.6

2.1

14.5

最大值

16.5

27.5

18.0

5.0

15.9

最低值

12.6

24.7

13.5

-0.8

12.9

 从表1可知,60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4.5℃,最暖的年份为2020年,年平均气温为15.9℃,最冷的年份为1969年,年平均气温为12.9℃,60年的极端最高气温39.3℃,出现在1966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22.9℃,出现在1969年2月5日。60年春季平均气温为14.4℃、夏季平均气温为26.0℃、秋季平均气温为15.6℃、冬季平均气温为2.1℃。

由图1图2可以看出,睢宁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1961-1993年有三年是正距平且数值较小(0.4、0.2、0.2),其余年份都是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最大值为-1.6℃,属于相对偏冷的年份;1994-2020年只有两年是负距平,负距平数值很小(-0.1℃、-0.2℃),正距平数值很大,最大值1.4℃,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属于相对偏暖的年份。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气温变化率不一致,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440/10b、0.112/10b、0.269/10b和0.432/10b。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变化均通过α=0.05显著水平检验。

3.1.2气温突变分析

从睢宁县60年年平均气温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在1961-1995年UF统计值都小于0,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1970-1974、1986-1987年UF值超出置信区间临界值为下降趋势显著的年份;1996-2020年UF统计值都大于0,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01-2020年UF值超出置信空间临界值,为上升趋势显著的年份。UF曲线与UB曲线在置信区间内交点于1999年,说明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为1999年,尤其2001-2020年UF值超出置信区间,增温趋势显著,进入一个相对变暖气候状态。春冬四季UF曲线和UB曲线分别交汇于1999、2011(2015、1996、1990年,说明该年各季节的平均气温突然发生变化,在其后的年份上升趋势明显,四季中只有春季的突变点在置信区间外,说明春季升温尤为显著。

3.2降水量

3.2.1降水量总体分析

表2  1961-2020年睢宁县季、年降水量 (mm)

降水量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值

162.4

515.6

161.8

63.1

908.8

最大值

473.6

1070.6

453.1

138.6

1525.7

最小值

40.0

179.7

276.1

9.9

586.7

占比(%)

17.9

56.7

17.8

6.9

/

表2数据可知,60年来睢宁县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为908.8mm。年际差异较大,四季中夏季降雨量最多,为515.6 mm,占全年的56.7%;冬季最少,为61.8mm,仅占全年的6.8%;春季和秋季为162.4mm和161.8mm,分别占全年的17.8%和17.7%。

从图4图5看出,睢宁县年降水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年际波动变化大,线性倾向率为1.858/10b,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其中,1961-1979多年平均值为929.0mm,1996-2008年多年平均值为1019.2mm,均高于60年平均值,属于降水相对偏多年,1980-1995年,多年平均值为819.3mm,2009-2020年多年平均值为876.7mm,均低于60年平均值,属于降水相对偏少年。1963、1965、1974、1996、2003、2007年的降水量距平为正距平且数值很大,说明这6年,每年的降水量都特别大,是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多发年。1978、1994、2019年的降水量距平为负距平且数值很大,说明这三年年雨量很少,是干旱气象灾害多发年。对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进行线性拟合,春季呈降水减少趋势,夏、秋、冬季降水变化都呈现小幅增加趋势,四季降水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7.329/10b、4.443/10b、1.477/10b、2.682/10b,年和季降水量均未通过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


3.2.2降水量突变分析 

从60年降水量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61-19661971-1972、1974-1975、2008和2018年UF统计值大于0,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各年UF值均小于0,为降水量下降趋势,所有年份UF和UB值均在置信区间范围内,说明降水量年际间波动变化不显著;19652015、2017、2018年为UF曲线与UB曲线的多点相交,说明降水量发生突变在这四年,降水量波动变化不稳定。春冬四季UF和UB曲线值基本都在置信区间的,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和年际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季、降水量变化均未通过α=0.05显著水平检验,故降水量年、季变化不显著。

3.3日照时数

3.3.1日照时数总体分析

表3  1961-2020年睢宁县季、年日照时数 (小时)

日照时数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值

602.3

597.0

528.3

452.6

2181.9

最大值

799.0

807.8

687.9

687.9

2719.4

最小值

435.9

369.2

331.8

253.3

1676.6

占比(%)

27.6

27.4

24.2

20.8

/

 从表3可知,睢宁县60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为2181.9h,年际间日照时数波动较大,最大值1962年为2719.4h,最小值2003年为1676.6h,两者相差1042.8h;春季占比最多为602.3h,占全年的27.6%,冬季最少,为452.6h,占全年的20.8%。

 从图7图8可看出,睢宁县近60年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96.434/10b,减少趋势显著。1961-1997年37年中只有1971、1981、1985、1990年距平值为负值,日照时数低于60年均值,即1961-1997年为日照时数偏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0.5小时);而1998-2020年23年中只有2017年距平值为正值,日照时数高于60年均值,即1998-2020年为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8.9小时)。四季中夏、秋、冬日照呈明显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42.15/10a、-24.48/10a,-24.19/10b,春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缓慢,线性倾向率为-5.15/10a,四季日照时数变化只有春季未通过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

3.3.2日照时数突变分析

 图9睢宁县1961-2020年年日照时数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在1961-19621966-1968年UF统计值大于0,年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其余各年UF值都小于0,说明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其中1972-19751977和1984-2020年UF值超出置信区间临界值为下降趋势显著的年份。UF曲线与UB曲线在置信区间存在交点于1984年,可知年日照时数发生突变为1984年,此后年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更加明显,且1984-2020年UF值超出置信区间说明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显著。春冬四季UF曲线和UB曲线分别交汇于1983、198419981997年,说明各季节的日照时数在其后的年份减少趋势明显,春季波动下降趋势平稳,秋、冬季次之,夏季减少趋势显著。

3.4相对湿度

3.4.1相对湿度总体分析

表4  1961-2020年睢宁县季、年相对湿度(%)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值

68

80

76

69

73

最大值

79

84

83

79

79

最小值

55

71

66

53

65

 

表4可知,60年来睢宁县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为73%,多年平均最大值为79%,最小值为65% 。四季中夏季相对湿度多年平均最大为84%,冬季相对湿度最低为53%。图10、图11可看出,睢宁县近60年相对湿度总体呈波动减少趋势,减少趋势显著,年线性倾向率为-0.858/10b,2004-2012年、2019-2020年期间的相对湿度距平为连续的负距平且负距平值在-2到-8之间,说明这几年的相对湿度减少变化趋势显著。春、夏、秋、冬四季相对湿度

呈明显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927/10b、-1.487/10b、-0.469/10b和-0.751/10b,相对湿度年、季变化均通过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

3.4.2相对湿度突变分析

图12睢宁县60年相对湿度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在1961-1993年(除1962、1964-1969年)UF统计值大于0,年相对湿度呈平稳略上升趋势,其余各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02-2020年UF值超出置信空间临界值为下降趋势显著的年份。UF曲线与UB曲线在置信区间存在交点于1993年,可知年相对湿度发生突变为1993年,此后年份相对湿度减少趋势更加显著。春冬四季UF曲线和UB曲线分别交汇于19932001、1989(1990)、1993年,说明相对湿度在其后的年份减少趋势明显,春、秋、冬的UF曲线值超过置信区间的年份都在2004年前后,和年的UF曲线超出置信区间时间基本一致,这就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相对湿度下降趋势显著。


3.5气象要素线性倾向估计分析

线性倾向估计:用来解释某气象要素多年的变化趋势,建立年及四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随时间变化的一元回归方程:

Y(t)=a+b(t)

上式中,Y为气象要素序列(气温、降水,日照,湿度),t为时间序列(1961-2020年),a为常数项,b为回归系数(线性趋势项),10b表征每10年各气象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倾向率,如果b˃0,表示呈上升趋势,b<0,则表示气象要素呈下降趋势。

表5  1961-2020年睢宁县各气象要素季、年气候变化倾向率


气象要素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平均气温

0.44*

0.112*

0.269*

0.432*

0.303*

降水量

-7.329

4.443

1.447

2.682

1.858

日照时数

-5.015

-42.15*

-24.48*

-24.19*

-96.434*

相对湿度

-1.487*

-0.469*

-0.751*

-0.9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