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胞外聚合物响应污泥龄的傅里叶变换红外研究

胞外聚合物响应污泥龄的傅里叶变换红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16 10:44:10     浏览次数:1208

1引言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可靠的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出水水质高、剩余污泥产生率低、耐高污泥负荷等1-3。特别是不用建设沉淀池和受高污泥负荷的影响,生物反应器容积随之大大减小,MBR系统非常紧凑。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相当数量的MBR装置投入运行并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然而膜污染的存在仍是限制MBR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胞外聚合物(EPS)已成为公认的膜污染物质4。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是将传统MBR的技术与悬浮填料有机复合而成的新型技术,除了具有比传统MBR更好的处理效果之外,还具有良好的抗膜污染性能,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降低松散附着性胞外聚合物(LB-EPS)含量以提高活性污泥相关物理功能,从而降低滤饼层阻力。到目前为止,污泥龄(SRT)对同时具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HMBREPS成分的影响仍然不清楚,而EPS又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物质,因此从EPS的角度研究SRTHMBR中膜污染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对深入了解HMBR的膜污染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技术可以在指定的波数范围内绘制蛋白质/多糖的分布图,表征样品中有机物的主要官能团,还可以通过对光谱特征的指纹区分析,区分膜污染中有机物(如EPS/SMP)的化学成分。FTIR已被证明是定量分析膜上蛋白质的有效方法5。到目前为止,在HMBR中还没有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主要利用FTIR技术,基于官能团的分析比较,考察污泥龄对HMBR内混合液、悬浮填料和膜丝上的有机物的影响,并结合跨膜压差和EPS分析总结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在保障出水水质的基础上探索膜污染控制的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HMBR装置构造见图1

               1721098141626585.png                                

1 HMBR 装置构造

曝气池有效容积为30 L,水力停留时间为10 hDO控制在4 mg/L左右,曝气池内投加体积分数为50%的球状生物悬浮填料,填料的材质为聚乙烯,直径为25 mm。膜组件是孔径为0.2 μm中空纤维微滤膜,材质为聚偏氟乙烯(PVDF),膜面积为1 m2,膜通量为10 L/m2∙h)。膜组件采用蠕动泵抽吸出水,运行周期为5 min(开4 min,停1 min)。通过真空表监测跨膜压差(TMP)的变化情况,当TMP达到20 kPa时进行化学清洗,恢复膜通量后进入下一个运行周期。曝气池底部安装曝气头,既可以向混合液中提供溶解氧,以满足微生物新陈代谢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上升气泡为膜丝表面的冲刷提供剪切力,以减缓膜污染。

2.2 原水水质

反应器接种污泥取自徐州市某污水厂二沉池回流污泥,试验用原水为某高校学生生活污水,其水温20.1~28.5 ℃pH 7.3~7.7CODCr 223.9~356.2 mg/LNH3-N 41.9~85.7 mg/LTN 46.7~98.4 mg/LTP 4.8~6.2 mg/L

2.3 试验方法

4HMBR试验装置(分别记为R1R2R3R4)分别在SRT10203040 d条件下稳定运行2个多月,考察不同工况下出水水质,监测真空表压力变化,检测反应器中混合液、膜丝表面和悬浮填料上的附着物成分,对附着物的组成及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SRT对膜污染的影响。

2.4 检测项目及方法

CODCr,快速消解法(5B-6型氨氮·COD·总磷三参数测定仪);BOD5,生化需氧量标准法;NH3-N,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TN,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TP,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DOpH,哈希HQ30 d分析仪;TOCTOC仪;浊度,浊度仪;TMP,真空表。

FTIR分析:将取自不同位置的污泥样品放在60 ℃的烘箱中干燥48 h,之后将充分干燥后的污泥颗粒与KBr以质量比1100的比例混合并研磨成粉末状,用恒创YP-15红外压片机(15 T)将经过充分研磨后的粉末压成薄饼状,并用FTIR光谱仪(NICOLET iS 10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USA)进行分析,光谱波数范围是500~ 4 000 cm-1

检测数据和图表用ExcelOringin 2017 处理和绘制

3 结果与讨论

3.1 HMBR污染物去除效能分析

试验期间4套试验装置的出水水质如图2所示。

1721098270779692.png

2不同SRTHMBR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由图2可知,不同的工况下,出水平均COD均低于20 mg/L,对COD 的去除率均大于90%,说明4套试验装置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这主要归因于反应器内混合液、膜丝表面和悬浮填料上具有较高的生物量。虽然COD去除率伴随SRT的延长有提高的趋势,但当SRT超过30 d时,COD 去除率基本保持稳定,甚至略微降低。这是因为这种工况下,底物中的有机物含量和F/M值相对于前三个工况较小,微生物生物含量及活性没有显著提高,因此营养物质的消耗速率下降,COD去除率不再继续提高。

与活性污泥相比,膜丝和悬浮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具有更长的污泥龄,更适合世代时间长的硝化细菌的生长,即使最短的污泥龄也能满足氨氧化菌和亚硝酸菌的生长需求,因此与普通的MBR相比,HMBR拥有更好的硝化效果6。本试验中的4套装置均取得了良好的硝化效果,NH3-N去除率保持在98%左右。

随着SRT10 d延长到40 dTNTP的去除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与污泥絮体粒径、生物膜厚度相关,絮体粒径较大或生物膜较厚时有利于外层好氧区、内层缺氧区的形成,从而使HMBR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而当SRT过短或过长时,污泥絮体变得松散、絮体粒径变小,不利于在内部形成缺氧区,因此应当将SRT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保障缺氧区的正常形成。污泥龄过长会导致污泥负荷(Ns)过低,内源呼吸加剧,不利于聚磷菌的生长,造成磷的过度释放,除磷效果变差。

3.2 不同污泥龄下膜污染状况分析

将试验期间跨膜压差的记录值绘制成散点图,如图3所示。

1721098297369599.png

3不同SRTTMP变化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当SRT≤30 d时,膜组件的运行周期随着SRT的提高而得到延长,即从19 d延长到41 d;但是当SRT超过30 d后,膜组件的运行周期不再增长,即当SRT40 d时,膜组件的运行周期为32 d,运行周期减少了21.9%。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EPS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物质7EPS会加强污泥絮体的聚合物架桥作用,并将小絮体嵌入EPS基质中,从而阻碍脱絮凝和小絮体的产生8SRT的变化可能导致MLSSMLVSSMLVSS/MLSS的变化,当SRT太短或F/M太高时,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在完全被微生物消耗之前转化为EPS9。相反,当SRT过长时,微生物的内源呼吸加强也会产生大量的EPS。在本研究中,适当延长SRT有利于减少EPS产生,但当SRT超过30 d时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与B. G. Choi10的研究结果一致。

3.3 FTIR技术分析

通过FTIR技术有助于分析理解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得到关于胞外聚合物的更加详细的信息,膜污染的典型FTIR光谱图如图4所示。

红外光谱图显示在SRT10203040 d的工况下,在3 430 cm -1 处的峰周围均存在一个很宽的吸收区域,此红外吸收峰归属于—OH的伸缩振动模式11,也有研究认为3 200 cm -13 600 cm -1范围内的峰可能是由于氨基的NH键和羟基的OH键重叠形成的吸收峰。2 972 cm -12 926 cm -1处出现了尖锐的不对称吸收峰峰,此红外吸收峰归属于 CH2 的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3 430 cm -12 926 cm -1的吸收峰归属为葡萄糖单元上—OH和C—H键的伸缩振动峰。1 700~1 600 cm -1(酰胺带)、1 600~1 500 cm -1 (酰胺带)、1 300~1 200 cm-1(酰胺带)均和蛋白质相关。1 6501 540 cm -1处有两个峰,这两个峰是蛋白质二级结构所特有的,称为二级结构(damidesiandi),前者为酰胺带中的β-折叠片状蛋白质结构,后者属于酰胺IⅠ带中的NHCN的伸缩振动,而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尿素就是碳酸的二酰胺(H2NCONH212。约1 400 cm -1处的峰值归因于与氨基酸相关的—COO-对称拉伸13-141 080 cm-1频率处出现的宽缝是由于多糖或类多糖物质中的对称和不对称C=O伸缩振动所致,表明膜污染物质中存在碳水化合物,吸收峰小于1 000 cm -1属于指纹区域。以上官能团的分析结果表明,表明膜丝、填料和活性污泥上残留的物质中含有重要的有机物,多糖和蛋白质是构成EPS 的主要物质。

1721098379379497.png

4 不同SRT下傅里叶变换红外检测结果

通过红外光谱的测定和分析红外峰的存在和强度,可以较容易地分辨出膜污染成分。图4表明随着污泥龄的延长,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反应器中的分布位置发生了明显的变动。混合液、填料和膜丝上的各官能团的类型和峰值随着污泥龄的延长趋于一致;分散在混合液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呈现逐渐增加的规律,并且在SRT20 d40 d时没有明显差别;附着在膜丝上的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附着在填料上的多糖和蛋白质与污泥龄成正相关。研究表明,造成膜污染的物质主要为附着在膜丝上的胞外聚合物,而胞外聚合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糖,因此根据傅里叶红外分析,建议污泥龄控制在30 d,以此来减少EPS,进而控制膜污染。

4 结论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SRT10203040 d下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过程,采用FTIR 术分析了反应器内混合液、悬浮填料及膜丝表面附着物的官能团结构,得出以下结论:

14个工况下均能取得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尤其是CODNH3-N,最高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5.3%98.7%,对应的SRT分别为20 d30 dTNTP去除率随着SRT的延长先升高再降低,应控制SRT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较高的处理效果。

2SRT对运行周期有重要影响,过长和过短的SRT均会加剧膜污染,缩短运行周期随,当SRT30 d时的膜污染程度最轻,膜组件运行周期为41 d,比SRT10 d延长了22 d

3)混合液、填料和膜丝上的各官能团的检测结果表明,EPS成分以蛋白质和多糖为主;SRTEPS组成及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混合液、填料和膜丝上的各官能团的类型和峰值随着污泥龄的延长趋于一致,可以通过控制SRT来调控EPS分泌并最终减缓膜污染。

参考文献

1Aslam MCharfi ALesage Get al. Membrane bioreactor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A review of mechanical cleaning by scouring agents to control membrane fouling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7307897-913.

2Ensano B M BBorea LNaddeo Vet al. Control of emerging contaminants by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and membrane bioreactor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lution Research2019262):1103-1112.

3Park DYun Y MKim Het al. Mechanism of biofouling mitigation on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by non-oxidizing biocideJ.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201799102-106.

4Liu QWang X C. Mechanism of nitrogen removal by a hybrid membrane bioreactor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J.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20145225/26/27):5165-5171.

5Asif M BAnsari A JChen S Set al.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trace organic contaminant removal by high retention membrane bioreactorsa critical review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81-16.

6]刘强,徐德兰,张学杨. 生态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153512):30-33.

7Huang JWu XCai Det al. Linking solids retention time to the compositionstructureand hydraulic resistance of biofilms developed on support materials in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s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9581158-167.

8Liu YLiu HCui Let al. The ratio of food-to-microorganismF/M on membrane fouling of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s treating low-strength wastewaterJ. Desalination201229797-103.

9]刘强,梁森,闫军伟,等. 污泥龄对HMBRS-EPS及膜污染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2019392):34-38.

10Choi B GCho JSong K G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effluent organic matter characteristics and membrane fouling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 using advanced organic matter characterization toolsJ. Desalin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