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浅析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奎河为例

浅析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奎河为例

发布时间:2020-03-27 16:07:03     浏览次数:2169

吴端煜,刘汉湖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要: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在我国多地甚至出现了水资源危机,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徐州奎河污染为例,给出相应对策,其通过近20年的规划布置与生态修复,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和新政策的实施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水资源;水污染;奎河;生态修复

1 我国水资源现状

1.1 水资源概况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大约为2.8万亿m3,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不仅在空间上全国大部分的水资源都集中在长江以南,北方水资源十分匮乏,同时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也不均衡,夏季降水量过于集中,而少雨季节则有可能出现干旱[1]。虽然面对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但是浪费的现象还是到处可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用水效率率低,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二是生活用水,大部分城市的管网铺设不够完善,水资源泄漏问题不断发生。居民也没有足够的节约用水意识;三是农业用水,在缺水的区域,传统的漫灌方式还依然可见,同时用水技术还不够发达,水资源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1.2 水资源污染问题

在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河流的有机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都十分严重。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为重。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2], [3]

根据相关水利部统计,2015年里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45亿吨,同比增长6%。工业废水排放量201.5亿吨,同比下降2%,尽管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减少,但基数仍然十分庞大。

同时,与生活污水相比,工业废水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工业废水流入河流、湖泊会污染地表水及周边生态环境,工业废水渗入地下会污染地下水,若人们在生活中使用了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将会危及身体健康,工业废水深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另外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在动植物体内残留,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

2  奎河污染状况

2.1 奎河简介

奎河源出江苏省徐州市西南郊的云龙湖,流经徐村、黄桥,在灌沟河口进入安徽境内,奎河自云龙湖闸至时村段全长60km,总流域面积约1300km2,其中市区段(奎河闸至十里桥)9.3km ,铜山段(十里桥至黄桥闸)26km,其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污和灌溉。奎河对于徐州来说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河流,其水质不仅影响着徐州的整体形象,更是和周边地区人民的用水健康问题关系密切。曾经的奎河水质良好,但自从云龙湖被徐州辟为风景游览区,除汛期云龙湖泄洪外,奎河没有水源补充,成为徐州市南郊地区的一条排污泄洪河道。

1 奎河徐州段示意图

2.2 奎河污染严重

1994年以前,沿河的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奎河,其污染巨大可想而知,据统计,当时徐州每天有124家工厂的工业废水、30万市民的生活污水,累计八万余吨排向奎河。奎河氨氮的最高含量超标80倍,化学耗氧量最高含量超标125倍,致癌物亚硝酸盐氮最高含量超标200倍。在1994年后,徐州市政府开始重视对奎河的治理。

1 各年份奎河徐州段水质检测数据汇总表(mg/L[4]

序号

年份

CODcr

BOD5

DO

SS

pH

浊度/

1

2005

117

38

2.23

8

7.97

28

2

2008

68

57

1.56

17

7.70

27.3

3

2012

88.77

45.29

1.75

12.51

8.59

32

景观水C类国标

10

8.0

3.0

85

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相比于1994年前的奎河污染有所减轻,但是距离景观用水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整体水质偏差,有机物含量超标严重,溶解氧含量不足,水质需进一步改善。

2.3  奎河治理方案

2.3.1  污染排放处理

奎河流域应管理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于相同行业废水可作集中处置,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污染较大的企业可采用当前新工艺,来减少排放的废水。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可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同时检测废水中污染物组成,尽量使流失在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与水分离,寻找其中的可回收物质进行回收,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废水的危害。也要处理好城市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避免因雨水和地表径流的冲刷而流进奎河造成二次污染。关于奎河两岸的农村污水,首先应对奎河两岸的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进行限制,同时也要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使用。

2.3.2  污水厂提标改造

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提升出水水质,改善水环境[5]。徐州国祯水务奎河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提标改造,其处理规模为16.5万吨/日,是徐州市最早建设和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加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工艺流程为进水→粗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厌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滤池化学消毒达标排放。

2.3.2 雨污分流与干河整治工程

雨污分流是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6]。据了解,奎河正按照每年治理两个片区的速度推进实施17个片区的雨污分流。奎河干河治理范围为云龙湖水库大坝至杨山头闸,长度为15.6km,通过生态工程措施来提高河道的调蓄能力和自净能力。同时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

2.3.3  规划布局与“河长”制

在奎河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水体污染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7]。对于奎河来说要把河长制有效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沟通协调,齐心协力治污,共同破解奎河治河、护河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2.3.4  落实法律法规

奎河的污染治理,各种措施都离不开法律法规。健全的管理体制,多部门协调机制,都可以创造出多方参与协调管理的新局面,建立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度。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如可在奎河各断面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备,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对偷排、超排有害废水的企业严格进行法律制裁,杜绝贪污腐败。

3 总结

最近几年来,随着徐州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努力,奎河的污染情况已大大减轻。奎河主城区段沿线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基本到位,生态补水系统建立,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公示牌设立规范,河道治理稳步推进,管护水平不断提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所强调的“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奎河的治理有利于提升徐州的整体形象,使得整个城市更具有竞争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才能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参考文献:

[1]刘晶,鲍振鑫,刘翠善等.20年中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规律与成因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4).

[2]陈西庆,陈进.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与水资源综合管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2).

[3]胡必彬.我国十大流域片水污染现状及主要特征[J].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6):15-17.

[4]张博文,戴文超,冯佳琪,张凌.奎河徐州段水质状况测定及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3(02):37-39.

[5]饶永才.“十二五期间徐州市奎河水环境质量状况及趋势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278-279.

[6]张宝军,于世峰,陈进昌.徐州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建设现状分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40-42+95.

[7]臧其超,徐斌.徐州市区河道的河长制管理措施与经验[J].中国水利,2017(04):43-44+48.

作者简介:吴端煜(1997-),江苏南京,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环境与测绘学院,邮箱:1145730176@qq.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