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城市水库型景区生态价值评估体系研究――以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城市水库型景区生态价值评估体系研究――以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9-02-03 10:48:50     浏览次数:4247

李明洋

徐州市云龙湖水库管理处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如今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经济学论断,但对某独立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评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结合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实际,参考MA分类体系,建立生态价值评估体系,依次计算体系中的10个服务指标的数值,来得出“绿水青山”及基于其开发的旅游产品所代表“金山银山”的具体数值,并分析各数值所代表的生态价值意义,因部分数据具有保密性,文章仅体现出计算方法和各数值占比。

关键词:生态价值,评估,体系,意义

 

1 生态价值评估的意义及理论构成

1.1 生态价值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生态价值,是指哲学上“价值一般”的特殊体现,在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其需要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人类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 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从生态学的专业角度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高质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泽、河流以及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统称。在核算生态系统提供物质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时,主要核算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包括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如水资源、木材、中草药、牛肉、羊肉,生物能源等;二是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氧气、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三是生态文化服务,如生态旅游,景观价值等。

我国目前对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的评价多集中在美学、历史文化以及游憩休闲价值等的定性描述上,而生态价值的估算结果可以作为评估某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有利于管理者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推动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价值评估可以被视为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的重要要环节,而作为基础工作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则维持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意义。

2 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构成

    文章借鉴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基于对生态价值构成的逻辑关系分析,参考国际上较为权威的MA分类体系,对研究区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进行构建。结合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将景区生态系统功能划分为两大类即: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并按照指标选取的一般性原则,将每类逐步细分为5个子类共10个服务指标,构建了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1),对待评服务功能指标的内涵及获取方式进行简要介绍表(1-1)。其中,直接使用价值是直接满足人们游憩体验需要的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旅游资源及其存在的环境为人们游憩活动提供支持功能体现出来的价值;非使用价值则包括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

结构图

1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图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

获取方式

蓄水调洪

调蓄洪水的总量以及水库的有效库容乘以单位库容称本

统计资料

环境调节

分别从滞尘,吸收 SO2NOx两方面对净化环境价值进行评估预算

遥感数据计算

统计数据

生物多样性

从湿地系统和森林系统两方面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估算

生态动植物多样性普查(未完全)

生物产品

通过查阅资料和统计数据获得各种动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单价,得到产品价值

统计数据

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获取相关数据信息

统计数据

奎河供水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相关部门获取相关信息

社会调查

统计资料

旅游品牌

分别运用旅行费用法和影子工程法求取旅游品牌价值,取二者的平均值计算

社会调查数据

遗产价值

从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个方面采用CVW方法进行估算

调查问卷,将景区置于一个假想市场,通过询问人们对景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或质量改善的最大支付意愿(WTP) 或因为旅游资源或景观质量下降而接受的最小赔偿意愿(WTA)而实现对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

存在价值

旅游资源持续存在自身具有的价值,是人们排除了任何功利目的、仅仅是出于希望旅游资源继续存在下去而体现的支付意愿。采用CVW方法进行估算

选择价值

为了自己的未来消费而进行的支付采用CVW方法进行估算

1 服务功能指标的内涵及获取方式进行简要介绍表

3研究区概述、及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3.1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情况概述

    云龙湖风景区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位置约东经117.91′,北纬34.08′。规划范围北起徐州主城区湖北路,东至彭园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西至汉王镇,南至新茶路一带,景区面积44.7km2;外围保护地带44.2km2,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面积88.9km2

    景区198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与杭州西湖缔结为姊妹湖。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旅游景区。日极限游客容量为12.62万人次。

为加强景区建设,2003年后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203亿元实施了“显山露水”、“退渔还湖”等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云龙山景区、珠山景区生态修复;新建南湖水街、滨湖新天地、艺术馆、音乐厅等一大批休闲场所。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云龙湖已成为一个以山水为自然景观特色,以两汉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为主要内容,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和餐饮美食等综合功能的景区。

3.2各项旅游价值的评估方法

3.2.1直接使用价值指标评估

    1)旅游品牌价值。包括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场地租赁,采用最大品牌权益法评估。旅游品牌价值的货币化评估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法,可以借鉴品牌资产评估原理创新设计。最大品牌权益法借鉴了消费者角度评估品牌资产的基本原理,通过游客消费溢价调查来确定景区品牌价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E 为品牌价值评估值,Max( RI)i为第 i 组游客的最大品牌权益,Qi为第i组游客的理论目标客源数量,ri为调整系数,n组游客最大品牌权益平均值,n为根据游客属性划分的游客类型组数。公式中的品牌权益RI可以通过旅游者多重属性态度测量的问卷调查法统计得出,算法为旅游消费溢价EP乘以消费偏好程度SP。其中EP的计算,可以采取景区价格差纵向比较的方式,将景区未创立品牌前的市场售价作为基价来确定; SP的取值则以有相同旅游需求的旅游者在某个溢价基础上愿意去该景区旅游的统计百分比来确定。调整系数 ri根据各组游客最大品牌权益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计算得出,作为各组游客最大品牌权益求和的权重系数。

    2)生物产品。研究区域(云龙湖风景区)不仅包含云龙湖水生生态系统,此外凤凰山、云龙山、珠山等山体上还存在大量的林木资源,同时区域内涉及一个建制镇和3个街道办,居民以传统农业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主要种植一些蔬菜水果和粮食作物,由此可得出研究区供给的生物产品主要有农作物、植物(树木)和水产品。如图2所示

2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分布图

    式中:Ui――第i类水产品的产量;Pi――第i类水产品的市场价格;S植物S农作物为植物以及农作物的面积;Y植物Y农作物为植物以及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P植物P农作物为植物以及农作物的市场单价。云龙湖景区供给生物产品的总价值为鱼类产品价值、农作物产品价值以及林木产品价值的总和。

   3)奎河供水。水库、湖泊、植被等不仅具有蓄水调洪的功能,还可以用于对下游河道供水。此外,森林在涵养水源的同时也对水质进行了过滤,减少了净化水质的费用,出于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和数据的有限性,本文只对林地和草地的这部分价值进行估算。

    式中:V森林+草地为森林和草地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Wc为森林、草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Ai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积(森林,草地)Gi为研究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G0为不同土地类型的蒸散量;C单位库容为单位库容成本。

    4)提供就业机会

    云龙湖风景区内设有一些游乐场所和配备娱乐设施,所以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诸如:售票员、导服人员、游船驾驶员以及观光车司机等;而且景区内餐饮服务行业也需要一定量的工作人员,这给徐州市一些待业或失业市民提供了一些工作机会,为解决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便利;此外景区内的管理单位还需要一定量的公职人员人员,这部分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估算,按照工资福利待遇情况计算其提供就业机会的价值。

    式中:n为员工人数;为员工平均工资。

3.2.2间接使用价值指标评估

    5)蓄水调洪。蓄水调洪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云龙湖水库:

经计算,云龙湖景区的蓄水调洪总价值主要由林地和水库的蓄水调洪价值两部分构成,即景区蓄水调洪总价值两者之和。

    6)环境调节。包含水质净化能力、水源涵养、和滞尘能力。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可以吸收、过滤、阻隔和分解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重金属等),以及通过吸收、反射和干扰作用降低噪音、还具有提供负离子和萜烯类(如芬多精)物质的功能,经计算。

    式中:V滞尘为滞尘总价值;V水净为水质净化价值;V水涵水源涵养价值;Q森林为每公顷阔叶林和针叶林滞尘能力的平均值;Q草地为每公顷草地的滞尘能力;S森林S草地为森林和草地的面积;P滞尘为根据燃煤炉窑的大气污染收费平均值;W水净为水质净化能力;W水涵为水源涵养化能力。

   7)生物多样性。由于森林和湿地对生物多样性同样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再加之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复杂,所以研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分别从森林和湿地两部分进行预算评估。

    式中:V生物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V森林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V湿地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3.2.3非使用价值指标评估

    采用条件价值法(CVM)。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采用CVM进行评估。CVM属于直接评估法,是以调查问卷(如图3)为工具,通过询问人们对景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或质量改善的最大支付意愿( WTP)而实现对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86份。

3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非使用价值调查问卷

4.云龙湖景区生态价值评估成果分析

    经计算与分析,得出各项目数值。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使用价值为占总价值的86.04%,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占使用价值的 52.8%,间接使用价值为,占使用价值的47.2%;直接使用价值与间接使用价值近似相等,但在直接使用价值中,旅游价值占了74.5%,这主要是由于目前云龙湖风景区主要以旅游观光为主,若在直接使用价值中将旅游价值这部分去除,则直接使用价值的剩余部分远低于间接使用价值,这说明了云龙湖景区的生态功能不仅是局限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场地和就业机会这些资源方面,其生态系统的环境价值更加的巨大;非使用价值占总价值的12.3%,表明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5.结论

生态价值评估是一个比较复杂、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很多方面的数据,所以数据的收集工作比较困难,由于本次统计资料数据有限,所以对云龙湖景区生态服务价值估算的精确度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将复杂的林木农耕当做单一的物种评价,会对评估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导致评估结果偏低,因而文章注重的是评价体系的构建;而且对景区的服务功能指标分析的也不够全面,也致使整个评估结果偏低,比如景区的发展使得景区周边的地块价值升高,居住区价格急速升高,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数据资料,对其经济效益的还需要进一步渠估算,后续的研究将会在该方面做进一步考虑;此外生态系服务价值评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进行纵横对比和延伸,寻找出生态价值及各指标变化的变化过程,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和保护景区提供数据依据,但是鉴于数据收集工作比较困难、考虑到数据的匹配问题,所以仅对某年度年的景区生态价值做了静态的评估。但总体来说,生态价值的评估对以云龙湖风景区为例的城市水库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态承载力评估及徐州市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军,何小芊,张涛.屈原故里景区旅游总经济价值评估研究.旅游学刊,20112664-71

[2]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5):45-50.

[3]吴承祯,王洪翠,洪伟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2006 6(2):53-56

作者简介:李明洋(1989―),江苏省徐州市,硕士学位,徐州市云龙湖水库管理处,助理工程师,主要负责云龙湖水库水环境保护及行政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