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再续沛县治水新篇章

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再续沛县治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2-22 10:09:36     浏览次数:3779

王磊,郑卫锋

沛县河长制工作办公室,沛县水务局

 

摘  要:沛县是江苏北部的重要门户,与山东省微山县、鱼台县接壤。面积180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13个镇、4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农场。沛县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东濒微山湖,西依大沙河,有省级骨干河流13条,县级骨干河道13条,镇村沟河2757条,构成二级控制三级水面的河网体系。全县水域面积513.7平方公里,辖南四湖湖区水面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62公里。辖区有大沙河、姚楼河、杨屯河、丰沛河、鹿口河5条一级支流,在大沙河、姚楼河、杨屯河入湖口设有控制闸,在丰沛河入湖口设有李集桥国控断面,在大沙河、杨屯河设有铁路桥和洪福桥省控断面。2015年沛县微山湖水源地被评为首批五大“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2020年沛县河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关键词:践行“两山”理念再续新篇章

 

前言

近年来,沛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认真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目标,强化系统治理、长效管理及功能提升,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一、健全制度体系,着力推动河湖长制推深做实

1、强化“三级联动”组织架构

加强河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出台《沛县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南县镇村三级河湖长606名,设置省市县河湖长制公示牌740个。制定实施《南四湖“一湖一策”方案》,建立县级河湖长会议制度、巡查制度、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10项,打造集巡河、水质监测等功能的一体化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县级河湖长每季度至少巡湖一次,镇级河湖长每月至少巡湖一次,村级河湖长每周至少巡湖一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交办问题、处置问题,有力推动工作开展。

2、深化“五联机制”管理模式

微山湖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省际边界河湖插花段多达90余处110余千米,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管理保护存在薄弱环节。沛县与微山县两地打破省际壁垒,本着共创安全和谐、共保边界稳定、共建生态河湖的原则,发挥治水传统,充分酝酿协商,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信息情况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行为联打、河湖污染联治、防汛安全联保的边界“五联”机制,今年成功破解了苏鲁边界湖西大堤内违法圈围问题186处10120.3亩,销号率100%。、刘香庄段、小营段10余处15万余平方违法码头群等一批历史遗留难题。开展苏鲁两地联合开展巡查70余次,开展联合专项打击行动14次,捣毁涉案船只39艘,抓捕涉案嫌疑人33人。苏鲁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2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作为典型案例获得水利部通报推广。2020年11月28日,首届微山湖地区县域协同发展座谈会在沛县召开,沛县、微山县、鱼台县等7县(市、区)讨论了《2021年微山湖地区县域协同发展工作要点》,我县分别与微山县、鱼台县签署了协同发展协议,并召开了微山湖地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文化旅游共建共融3个专题工作对接会,使苏鲁边界治水“五联”机制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微山湖地区县域协同发展从“百年恩怨化和谐”升级到“苏鲁协同求共赢”的新时代。

3、优化社会共治齐管格局

通过开展“河长制+精准扶贫”,选聘620名低收入户为河道保洁巡河员,开设扶贫公益专岗,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通过建立“河湖长+检察长”依法治河协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无缝衔接。另外,结合河湖长制民间“三支队伍”建设,招募487名群众担任民间河湖长、护河志愿者和护河治河监督员;县人大常委会自2017年开始,每年持续专题“问水”,开展“人大代表巡河碧水行动”,代表发现的问题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云平台”,交有关部门办理并告知责任河长,对于办理情况,代表进行打分评价。“党政治水、人大问水、政协督水、民间护水”的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河湖管理实现从行政监管到社会共治的转变。

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动河湖治理提质增效

1 、“两违三乱”逐步消除

动真碰硬开展河湖“两违三乱”整治,做到辖区内列为重点整治对象的微山湖、京杭运河及26条县管河道全覆盖,有力维护河湖生态健康。2018年以来,纳入省市认定交办的643处,河湖“两违三乱”整治任务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验收,销号率为100%,位列县(市、区)前列。

2 、水源保护持续加强

加强保护区核心区管控,投资0.8亿元实施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保护工程。加大保护区环境整治力度,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违法圈圩、网箱养殖、乱种乱建全部取缔,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的保护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3亿元拆除、迁移保护区内生活居住设施、餐饮饭店10余处,完成保护区内3300亩封闭鱼塘的清理。目前,保护区内无任何排污设施和环境安全隐患,达到国家水源地保护标准要求。同时,在保护区关键点位设置监测点9个,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3、河湖空间有效管控

从河面清洁、岸坡整洁、河堤完整、河滩平整、水系畅通、绿化完好、污染防控、管护到位八个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河湖公共空间治理。2019年8月至今,累计整治县级河道26条540公里,镇级河道163条608公里,村级河道553条720公里,村庄坑塘1633处,完成苗木绿化382万平方米,草皮护坡189万平方米。

三、强化系统治理,着力推动生态屏障筑牢筑实

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工业、农业、生活、船舶“四源齐控”,突出污染源头控制,有效压降排污总量。加快推进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散乱污企业整治,较好实现了降低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产业层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两降两提”目标。我县原有化工生产企业33家,自2017年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以来,累计关闭30家,现有化工企业3家。全县共排查散乱污企业1185家,关闭取缔698家,列入停产整治类487家,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2、抓好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

科学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编制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方案,加强养殖行业管理,推进生态养殖,减少渔业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成功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打造国新生物质年处理畜禽粪污36万吨集中处置中心省级农业“绿岛”典型示范项目,破解分散式养殖户粪污处置难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利用张庄镇中机清洁能源秸秆发电设施等途径,提高农业秸秆的利用率,减少秸秆还田数量,实施农药、化肥减施工程,建设人工湿地、生态拦截沟,减少农田退水和地表径流对水环境的污染。

3、加大城乡污水治理投资

投资5.1亿元实施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投资2.2亿元实施镇级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投资3.5亿元完成305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年底前全县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2%以上。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域治理,实现自然村、农户全覆盖。

4、加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

投资3000万元建设完成国考李集桥断面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编制实施《国考沿河李集桥断面水质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对重点断面实施精细管理,重点整治入河排污口、雨污管网、支流河道等污染因子,提升国省考断面的水污染防治水平。投资2.43亿元实施碧水绕城水系贯通工程,对城区14条河道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努力把水引进来、让水动起来、使水清起来。开展“清岸行动”,对沛沿河、丰沛运河、大沙河、杨屯河等9条河流实施综合整治,完成各主干河道的违规排污口封堵,主要泄洪和排污闸涵口门装设监控设备,切实改善河道水环境。2019 至2020年度国考李集桥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省考大沙河铁路桥和杨屯河洪福大桥断面达标率100%。

5、增强航运船舶污染防治

完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在京杭运河丰乐作业区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站,购置多功能接收船2艘、固体垃圾压缩车1辆,推进“船船岸”和“船岸”两种污染物接收模式。开展通航及停靠船舶污水监管,加大航行船舶燃油抽检频次和覆盖面,船舶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6、巩固河湖水域生态空间管控

严格落实省级生态空间区域规划,着力实施南四湖徐庄水源地、京杭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微山湖风景名胜区地保护工作,对沛县237平方公里的微山湖湖西湿地风景名胜区,集中开展绿盾行动,共拆除码头40个,采沙船12艘,沙石站15个,清理挤占河岸、侵占湿地5100亩,禁止旅游开发、水电开发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活动。

四、下步工作打算

经过各级河长和各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沛县河湖生态面貌持续好转,河湖空间管控持续加强,但是在推行河湖长制、推进河湖治理管护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河长制的工作部署,认真领会这次会议精神,以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纵深推进各项河湖长制工作

紧盯责任落实,全面筑牢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创新履职方式和工作方法,强化考核和责任追究。建立督办台账,登记事项来源、督办对象、办理期限等信息,全面跟踪督查落实,切实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网络化管护机制。

2、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

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治理改善“三水并重”,编制实施《沛县微山湖沿线生态保护规划》,加快推进河道疏浚和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重点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加快生态修复,制定整县制采煤塌陷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与整治方案,利用采煤塌陷区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构建生态缓冲区,河道沿线建立生态拦截沟。深入推进河湖“四乱”治理,积极与流域管理机构对接协调,有效解决南四湖及一级支流沿线河湖“四乱”重点疑难问题。同时,对辖区内各类水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凡是影响河湖生态健康的行为一律纳入彻底整治对象。

3、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推进微山湖地区县域协同发展,深化苏鲁边界治水“五联”工作机制,加强与临界、流域管理机构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重点区域、重要时段、敏感水域的日常巡查和执法监管,防止已整治问题反弹,同类问题在同一河段反复出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置。

 

[作者简介]

王磊(1982.11-),江苏沛县人,现任沛县河长制工作办公室主任。通讯地址:江苏省沛县沛公路2号沛县行政中心主楼258室,联系电话:0516-89618318,Email:pxhzzbgs@126.com。

郑卫锋(1972.11-),江苏沛县人,四级调研员,现任沛县水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科长。通讯地址:江苏省沛县沛公路2号沛县行政中心主楼231室,联系电话:0516-89618319,Email:13182377339@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