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保护传统排水体系 提升城市防洪安全

保护传统排水体系 提升城市防洪安全

发布时间:2022-02-22 10:14:23     浏览次数:3884

李家振

徐州市水资源管理中心

 

摘  要: 本文基于城镇化大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对传统村落排水体系的形成、功能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目前大城建背景下的传统排水系统改造误区问题的分析,指出削村城建范围内的传统村落排水体系应加以保护利用的急迫性及重要意义,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对传统村落排水体系的保护和加强城区排水安全问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传统排水体系 优化保护 城市防洪安全

 

近些年,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大力发展,传统城镇范围不断扩大,原有城郊、村落逐渐被开发改造成城区,而大面积城镇化的过程正改变者原有地域的基础设施,这其中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排水系统不可避免的遭受到破坏或被消失。有鉴于此,如何合理加强传统排水体系科学保护,借以提升城市综合排水能力和安全,实为目前大范围城建基础设施条件下的重中之重。

  一、传统排水体系的形成

传统排水系统主要分部于原有老城区之外的村落水系,其排水功能主要由连片成网的明沟、蓄涝湖泊等组成构成排水系统,有别于老城区的暗管管网排水系统。这些传统排水系统占据者目前城区的绝大部分范围,其功能发挥状况直接关系整个城区排水体系的安全。

其主要构成大致可分为自然排水系和人工排水系。自然排水系包括河、湖、塘、溪等;人工水系包括水圳、水库等。传统排水系统是在自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在村民生产生活和对自然的不断认识过程中,对区域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利用,逐渐完善至今所形成的,是自然排水系与人工排水系的完美结合。

如古代太湖流域,河网水面率高达50%,洪涝灾害频发,自然水系并不适于农业生产活动,通过古人不断的“筑堤、建闸、浚河”,修建了大量的塘、浦、溇、港和排灌渠系,形成了塘浦(溇港)圩田系统,旱时利用溇港就近从太湖引水入田,洪涝时利用溇港排水入湖,在地势相对高仰、平坦肥沃的墩岛、圩田内种植水稻,利用排水方便的河堤种植蚕桑,同时还在圩内低洼的沼泽漾塘进行养鱼,即现在仍然存留的许多“桑基圩田”和“桑基鱼塘”, 使太湖流域村落迅速发展起来。

传统水系的形成和存在是区域人民历史治理水患的智慧结晶,削村建城基础设施规划应吸取其科学合理因素,应在继承基础上加以优化保留。

二、传统排水体系的功能作用

1、泄洪排涝作用

   现代“城镇化”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使得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地削弱了地表蓄洪、植物拦截和土壤下渗的功能。对洪水的截流作用的消失,造成的后果就是地下水补给日益不足,地表径流量逐年提高。而且由于城市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为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所以一般而论,城镇化地区的降雨量要比农村高5~15%,雷暴雨天气多10~15%。城市排水系统应更多地担当起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功能。但是由于削村建城广大区域传统排水系统的破坏,这些功能都不可挽回地衰退了,实践证明:这些功能决不是目前城市中广泛采用的管道排水或防洪工程所能取代的。

  2、蕴含历史文化的沉淀

  “凡一乡一村,必有一源水”,村落与水系总是相伴存在。我国古代人民对水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传统风水文化中,认为“乾龙尽为州府,支龙尽作市村”,市镇往往分布于河流的主要干道上,而村落多选址于江河的支流。城、镇、村大都是因为水而兴起,因水而繁荣、发展。绝大多数的历史城镇,都是先有河,后有城,许多的城市历史是沉淀在河道、湖泊、海滨和湿地上。如北京,它的起源就是莲花池,北京城区所有的河流,都可以找到其历史文化古迹与典故;杭州城里的浣纱河,传说是西施浣纱的地方。但是这条美丽的河道,20年前已经被改造成了街道。许多城市因水而建,也因水而具有“灵气”。即使北方最缺水的城市如北京、天津,我们也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街道,原来都是河道改成的,如建设部门前的三里河路,也就说明以前此处是河道。一些原本没有水面的城市,为了创造生态景观而人工修造出一系列的水面。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格里芬湖。格里芬是一位美国的规划师,他设计的堪培拉规划方案在多个投标方案中胜出,按他的规划修建的堪培拉是非常秀美的,尤其是中间的人工湖,虽为人工开挖,但却利用了山谷地形,蜿蜒曲折,调节了城市内部的气候,造就了堪培拉壮丽的景观。所以,堪培拉市民就把这位设计师的名字作为这个城市湖泊的名字。

  3、兼做水上交通线和防护地带

  自古以来,内河船运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安全性和可观赏性,始终得到商家的重视。英国许多地方近几年还纷纷疏通古代运河以供城市间输送游客和农产品所需。同时,城区之间排水系统可作为城区各组团之间的天然隔离带。在古代,所谓的护城河就具有保护城市、阻隔敌人的功效。而在现代,这些历史形成的的河流或是沟渠可以形成壮观的公共生态空间,在人口日益稠密的现代城镇中,排水体系与绿带公园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城镇漂亮的、令人留连忘返的生态和文化功能城市亮点。

  4、廉价消解净化城镇污染物的场所

城镇排水系统是廉价的、有效的、长期起作用的消解净化城镇污染物的场所,是城镇污水降解净化天然的场所。如果依托传统的排水系统辅以生态的方式来修建城市水系,使水面与岸边的生态系统相连接,就可以将大面积的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城市之肾”,大大增强对污水的自然降解能力。城镇的许多水生植物、微生物吸收COD、磷化合物能力强,且投资成本又很低,若换算成每吨污水处理费用,通常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l5~12,运行成本只有110~l5。有鉴于此,将这种人工湿地式的城镇排水体系与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回用再处理系统相连接,可以将四类水净化标准大幅提高,使城镇水资源可以重复循环地加以利用。

生态学家卡琳·克里斯坦森在《绿色生活——2l世纪生活手册》一书中曾指出,“乡土感情可由本地多种多样特有的生物来增强”,忠告“不可破坏现存的生态系统和荒野”。

  5、休闲旅游功能

城镇排水系统是城镇美好的公共空间,是人工建筑之中反映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的主要场所。扬州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中对水景观的处理,讲究师法自然,虽为人工,宛如天成。城镇的特色离不开城镇的排水体系,城镇的水系就像城镇的指纹,建筑可以千篇一律,但是水系没有一个城镇是一样的。

6、城镇的应急救助系统

  如城镇发生火灾,城镇排水系统的储存用水就可以用于灭火救灾;又是很好的备用水源。如果出现自来水供应安全事故(污染、恐怖活动、被投毒等),就可以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城镇排水体系是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备用系统、防灾系统和城市安全的保障系统。

    三、目前削村建城的排水系统改造误区

国家开启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大建设,应建立在原已连网成体的郊区排水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布局城市排水体系,构筑集生态环保、功能一体的复合科学排水系统,达到布局符情、资源节约、附加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事半功倍效果。而摒弃以填沟造地、修路和盖房的短视错误行为。

一段时间以来,在城镇化的高潮中,每年都有很多的城乡河道被填埋造地盖房,城郊村落传统水系被摒弃消失,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正是这些错误的水系改造方式,致使我们城市许多优美的明河变成了暗渠,昔日流连忘返的独特环境变得十分平庸,原来流动互通的水系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污水沟或者污水池。原有河道、湖泊中生物生育繁殖的环境与自然生态群落遭到彻底毁灭,不仅使城市水系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最为根本的是大大降低了城市区域防洪排涝标准。

前不久,河南郑州严重涝灾,城建排水系统功能不足,给我们的一个警示:基于传统村落基础上的新城建设,应该尊重历史、继承优化传统排水系统,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水系,并在其基础上复合生态、交通等综合措施,避免机械、破坏,使其传统排水功能得以延续、福民可持续发展特性得以彰显。

  四、依托传统排水体系,构建城镇基础设施 

1、系统规划、综合治理

  城市新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首先要融合考虑被改造区域的地理环境,基础设施以传统排水系统为基础,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排涝和文化遗产、旅游等各种功能有机结合,紧密结合园林绿化。坚持系统全面统一规划,强化部门协同管理,多功能、复合性制订规划治理方案,开展分部门实施与管理。形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排水系统,既继承传统又优化提升的来构建城镇的独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法制保障、重在保护

  城镇传统排水系统,凝聚历史智慧和心血,原生系统一旦消失就很难恢复。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水法》和《环境污染防治法》等诸多法律来规范治理,保护利用好传统村落排水体系,等于保护城市的特色景观和城市的生态以及城市的未来和繁荣;须依据《城市规划法》所推出的城市“蓝线”与“绿线”管治的综合作用来系统考虑城市水系的管理。当前尤其要防止单纯考虑城市建设功能的破坏性建设行为,这方面可以向徐州市新城区学习。新城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依托原有传统村落的排水系统,综合考虑生态、防洪、人文景观原则,一举三得,值得借鉴。这也是新城区保持经久不衰魅力的原因之一。

  3、吸取经验、正源利本

韩国汉城对清溪川的治理经验教训很值得学习借鉴。清溪川是流经汉城的一条河流,1950年这条河道被覆盖,现在这条河道被改造成了双层高架路,成为市区主要的街道,车辆川流不息。现在,汉城市政府决定重新复原清溪川,其主要构思是:河川具有水的搬运、治水、环境美化三大功能,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河道受到污染、干涸、荒废,现在要通过治理、改善河道环境,重新恢复生态栖息空间,复原为城市及河川的自然原貌。

因此,基于传统排水体系的城建发展,终其周期,亦不能舍本逐末,从历史中来就应继承于传统,加以科学优化复合治理。这方面,国内绍兴、桂林、杭州、贵阳、成都等城市也有经验吸取。

  综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应统筹考虑城市传统排水体系的整体性、历史性、协调性、安全性和综合性,以此为基,来保障城镇水系安全,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城市长久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