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
郝玉平、彭小莉、李扬
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徐州 221018
摘 要:水利规划设计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面临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等挑战,需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概述了水利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实现水利资源的长期、高效和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进而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言
在全球人口与经济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水资源问题愈发严峻,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水利规划设计作为缓解这一困境的核心策略,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现行实践中水资源短缺、水环境破坏等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因此,深入探索水利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更对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健康、持久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水利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作为水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水利规划设计旨在防治水旱灾害,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第一,水利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水利工程学、水文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水利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第二,水利规划设计的基本任务是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这意味着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全面分析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研究水资源的分布、水量、水质等特性,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防治水旱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三,在水利规划设计中,还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原则,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未来水资源的稳定供应。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措施[1]。第四,水利规划设计还需要注重安全性和经济性,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确保工程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冲击。
2水利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紧缺
水利规划设计在当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水资源紧缺问题尤为突出。水资源紧缺不仅限制了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效益,也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第一,水资源紧缺意味着可用于水利规划设计的资源基础有限,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水资源的供给却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这种供需矛盾使得水利规划设计在资源分配和利用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第二,水资源紧缺对水利规划设计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成为水利规划设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这不仅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时空变化等自然特性,还需要深入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变化。第三,水资源紧缺还加剧了水利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水利规划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过度追求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如果过分强调环境保护,又可能会限制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2.2水环境恶化
这种恶化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正常利用,也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水利规划设计中,如果忽视了对水环境的保护,很容易加剧水环境恶化的问题。第一,水利规划设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环境效益,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对水环境的充分考虑,导致项目完成后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二,水利规划设计中对水环境的评估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规划阶段,如果没有对水环境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就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这可能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2]。第三,水利规划设计中缺乏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也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共同参与和协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信息不畅、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水环境恶化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3缺乏全局性的规划
在水利规划设计中,缺乏全局性的规划是一个显著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局性规划不仅意味着对整个水系、流域或地区的综合考虑,还包括对水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全面权衡。第一,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不畅,使得水利规划设计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方案。水资源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水利、环保、农业、交通等,各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导致水利规划设计难以从全局出发,实现多目标的平衡。第二,传统的水利规划设计往往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和短期效益,忽视了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考虑。这种“短视”的规划方式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威胁。第三,缺乏跨地区、跨流域的协调机制也是导致水利规划设计缺乏全局性的原因一个重要。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和共享性,不同地区、不同流域之间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是相互关联的。然而,当前的水利规划设计往往缺乏跨地区、跨流域的协调机制,导致在规划过程中难以充分考虑各地区、各流域之间的利益和需求,从而影响了规划方案的全局性和可持续性。
3水利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1优化水资源配置
水利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中,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1)明确水资源配置目标。在水利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水资源配置的目标。这包括确保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全面了解水资源状况。为了实现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必须对当地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这包括水资源的总量、分布、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3)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这包括确定各行业、各部门的用水量指标,合理划分水权,制定水资源调配方案等。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4)加强水资源监测与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水资源配置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配置方案的严格执行,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5)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工业节水技术、生活节水技术等,降低用水量和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通过建立水价调节机制,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3]。(6)加强区域间合作与协调。通过建立健全的区域水资源协调机制,实现区域间水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加强跨界河流的管理和合作,确保跨界河流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3.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水利规划设计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它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1)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这意味着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这种理念需要贯穿水利规划设计的始终,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2)评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内容应包括水生态、水生生物、水质、土壤、气候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评估,可以预测项目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3)制定生态友好的设计方案。这包括选择低影响的开发方式,减少土地占用和水资源消耗;优化工程布局,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生态护坡、生态湿地等,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4)加强环境监测与保护。通过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立生态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等,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5)促进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补偿,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6)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宣传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方式,促进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3.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水利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建立高效水资源管理体系。这包括明确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2)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在工业领域,应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在农业领域,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在生活领域,应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减少生活用水量。(3)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可以实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对水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变化情况,对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用水效率、节水潜力等,为制定节水措施提供依据。(4)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加强区域间和流域间的水资源调配和协调,确保水资源的均衡利用。(5)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开发新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率,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3.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1)促进水资源管理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各国在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可以建立国际水资源管理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跨国界水资源问题,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管理。(2)推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共同研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推动各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协作。例如,可以加强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3)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推动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协作。例如,可以加强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应用。(4)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与机制。这些平台与机制可以为各国提供交流合作的场所和渠道,促进各国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例如,可以举办国际论坛、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各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可以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推动各国在特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4]。(5)加强民间友好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民间友好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推动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可以加强民间文化交流、教育交流、旅游交流等,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结束语
水利规划设计在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水利规划设计策略,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利用效率。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通过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水利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资源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李原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利规划理念创新和实践[J]. 中国水利, 2022,(19):37-39.
[2]周萍. 擘画新蓝图 启航新征程 奋力谱写水利规划计划工作新篇章[J]. 江苏水利, 2022,(S1):32-36.
[3]程霞, 钱秀红, 郭秋峰. 新形势下做好山东水利规划工作的思考[J]. 山东水利, 2022,(01):33-34.
[4]杨楚骅, 徐兵, 陈裕兵, 张波, 蒋毛席. 水利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设计与实现[J]. 人民珠江, 2021,(12):130-136.
作者简介:郝玉平(1988-),女,本科生,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师,主要从事市政管网设计,联系电话:15190667163,E-mail:9541667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