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 基于SWAT模型的城市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SWAT模型的城市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2 10:56:59     浏览次数:1614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  江苏徐州  221018)

 

摘  要在研究城市水资源中,文章提出无人机遥感技术及SWAT模型的地理信息技术与水文模型结合的水资源评价方法。通过从户外作业获取的地表水分布信息,结合下垫面数据资料,应用SWAT模型对水资源环境中的重复水量进行计算,以此保障水资源总量的精确性。为确保方法的可靠性,选取平原区域某地作为实例对象,利用调查结果判断评价方法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充分表明,该方法要比传统方法考虑因素更全面,降低不确定影响概率,能够为城市水资源评价提供方法依据。

关键词SWAT模型;城市水资源;评价方法

 

0引言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非常低,空间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平原区域,河网非常密集,地质结构复杂,调查水资源难度非常大。通过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及SWAT模型的地理信息技术与水文模型结合的水资源评价方法的应用,能够获取精确的水资源情况,以此实现水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

1. SWAT模型水资源评价方法

为确保水资源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在实践中使用RS技术、下垫面数据、水文模型等多种技术融合的研究方法[1]。水资源总量计算通过水文模拟得出,其他部分水资源循环过程主要利用SWAT模型模拟。基于水资源循环流程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土地种类、土壤情况、气候条件等[2-4]。这在构建水文模型中,需要获取到水资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等。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空间信息获取。现有水资源评价主要依靠空间信息和水文模型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需要使用技术路线开展工作,如图1所示。

1.1 SWAT水文模型

SWAT模型应用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即陆地水文循环模拟和河道汇流过程模拟[5]。陆地水文循环模拟主要对子流域中存在的各类物质进行控制,基本上是输入过程,而河道汇流过程模拟主要对河道存在的各类物质移动过程实施控制。SWAT模型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对水循环计算:   

在该计算公式中:Ws,t代表土壤含水总量;Ws,0代表土壤最开始的含水量;t代表时间多少,单位是天(d;Rday代表第多少天自然降水总量;Qsurf代表第多少天地表水流的总量;Ea代表第多少天水资源蒸发总量;Wseep代表第多少天土壤水分流失总量;Qgwd代表第多少天地下水流总量。从水资源循环流程分析,该模型基本从自然降水到各类水流进行整体涵盖。从陆地层面而言,模型在设计中对地表水流、蒸发水量、地下水流量三方面考虑。从河道汇流过程而言,使用马斯京根法对其展开分析。

1.2地理信息数据

SWAT模型在设计中,是非常综合性的分布式循环体系,整个运行过程涉及到大量数据资源,而数据资源是否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等都将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6]。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采集或者收集的数据种类非常多,包括但不限于水文情况、地理空间信息等。其中,在水文情况获取中,应当对评价区域水资源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后得到;地理空间信息是完全采用无极人遥感技术测绘得到,也可以从现有地理信息资料库中获取相关基础资料,并且使用GIS技术解译后得到[7-9]。地理信息平台基本上为模型研究提供丰富数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高程信息、土地使用类型、水系信息等内容。在这类数据资料基础上,GIS技术能够对各类数据渠道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对评价区域的水网分布、河湖特点等进行明确。

1.3无人机遥感技术

在研究中,无人机设备使用华测p550,并且安装多镜头对各类影像数据获取,分辨率达到0.04米。根据测绘前所收集的地图,对需要进行影像资料采集区域进行实地勘查,明确当前区域测绘条件,判断出飞行和影响无人机设备的适应度,从而对起降场地进行确定。在航测过程中,按照明确的测绘区域,使用直飞方式进行全面敷设,也会沿着航测区域边界进行首尾相接,保障侧视镜头能够测绘到区域中的所有影像。航测中的飞行高度按照测绘方案执行,实际飞行高度误差不会超过设计高度的50米。相同航线获取的相邻影像图片航测高度不会超过30米,最大航测高度和最低航测高度误差不会超过50米。在研究中使用Geodging软件对图像色彩进行处理,影像背景本身的颜色不参与到计算中,按照标准模板对影像图片色彩和亮度进行平均。针对不同区域色彩标准模板也需要存在差异,确保色彩处理后影像整体画面清晰,色彩均匀,反差合理,光谱信息多样化。通过对精度符合标准的影像图片作为数据源,逐步建立三维网格,再构建白体三维模型,将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资料全部反映到白体模型中,以此得到水资源实景三维模型。

2. SWAT模型应用案例

水资源评价区域处于沂蒙山区前冲积平原的边缘地带,整体地形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而且,该区域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常年自然降水量均为800毫米左右。经过该区域河流非常多,包括但不限于大运河、沂蒙河等;也存在多处水库,如艾山、杨庙等。

2.1水文模型构建

水文模型中具备诸多要素,但是参数是其最核心的部分,这需要从水资源流域中进行特征提取,能够详细呈现和描述水资源流域循环过程。针对多数水资源流域而言,水文气象情况、下垫面分布状况都是极其繁杂的。在本次实际评价中,从水资源使用层面出发,对当前行政管辖区域合并,并且全面考虑地形变化、地貌特征等因素,对该区域水资源进行分区计算,分区如图3所示。通过对GIS软件进行使用后,能够对DEM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效验,以此得到准确的河网数据。也会对河网存在的各级支流进行分析,将其每条河流的汇点标记到河道上,从而对流入、流出区域进行划分。再对ARCGIS水分分析模块进行应用,能够将该区域划分为10个子流域。在水系数据获取后,结合模型需求对该区域的土地使用类型、土壤成分信息等编码设计。在研究中,土地使用类型数据、下垫面情况数据等都是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并且与自然资源部门全国国土勘查结果是保持一致的,经过处理后将其放入模型中。依托子区域各个部分的土地使用类型及土壤成分情况,对所有子区域水文进行分区,从而分别设计针对性的阈值。结合这种方式,水文计算过程得到全面优化,能够利用模型计算出各区域的汇流结果。

2.2参数确定

SWAT模型中,需要使用的参数非常多,对参数进行调节,应当利用SWAT模型中的功能实现。在多次抽样测算中,对参数情况进行统计,对不同影响参数分级,能够得到对模拟过程产生影响大的参数。再结合敏感性分析模块的功能,将区域自然降水信息、温度等数据进行输入,对参数概率进行确定,使用SWAT中的算法对参数概率进行计算,以此与标准参数范围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敏感性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单位

参数范围

参数取值

参数含义

1

SD

mm

182.3247~876.4224

464.3245

土壤深度

2

BFC

d

0.3925~0.4601

0.4221

基流系数

3

MCS

mm

21.1253~31.1206

31.9212

最大冠层蓄水量

4

BBFC

d

0.8962~0.9283

0.921

河岸基流系数

5

ISWD

mm

189.1256~312.1028

300.1231

浅层初始水深

6

WDOS

g/cm3

0.3952~0.4112

0.4013

土壤湿密度

7

MCOMC


0.06218~0.06532

0.0642

主河道曼宁系数

8

CCOSE


0.6728~0.9012

0.7463

土壤蒸发补偿系数

9

GLC

d

139.9214~142.3902

140.121

地下水滞后系数

10

SHC

mm/h

0.5202~0.5426

0.5296

饱和水力传导系数

11

COGRE


0.0621~0.0672

0.0652

地下水再蒸发系数

12

EHPOS

d

-0.0496~-0.0126

-0.0372

主河道淤积层有效水力传导系数

13

SCS


-0.3926~0.4123

-0.4012

SCS 径流曲线系数

14

ST

-2.1532~-0.4963

-1.8266

降雪阶段室外温度

15

SMC

mm(H2O)/

-0.1926~0.0265

-0.1218

土壤含水量

 

2.3水资源量模拟结果

该区域水资源都是由自然降水形成的,水位变化区域也是直接受到气象条件影响,与自然降水保持一致。在研究中,选择其中具有代表的流水情况进行分析,模拟得到各个区域的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根据评价区域1980~2021年平均自然降水频率分析,选择出四个不同的自然降水频率分别是30%55%80%90%等年份,将其自然降水数据带入到模型中,能够得到如图5所示的结果。

针对区域1980~2021年间的水资源产生条件,导入已知水文数据模拟得知,从而得到各个分区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总量为7.12亿m³。结果可知,区域整体水资源比周围更加丰富,这源于区域上方处于两河交汇处,流域下游河水进入到湖泊中,整个区域水网非常密集。从历年平均自然降水情况可知,该区域仅仅只占据市区面积的6%,但是水资源总量占比达到12%。从地下水储量方面分析,该区域主要存在浅层地下水,也是受到气象条件控制的,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特点。结合该区域1980~2021年间地下水储量统计可知,地下水储量为2.69亿m³;通过对氡同位素示踪法计算出重复水量达到0.21亿m³。因此,该区域总的水资源总量应该是7.57亿m³。

2.4 SWAT模型与地面分类法分析

在水资源总量计算中,往往也会使用到传统方法,这类方式并没有取消利用。一般情况下,运用在集总式产流模型中,如地面分类法。在对地面分类法应用中,能够对不同下垫面的产汇流计算,也对某区域水资源总量进行确定。地面分类法在运用中,先要对水文简化,需要有很强的经验性,原理机制简单,常常用于没有实测资料的区域。通过计算结果进行对比,SWAT模型整体数据资料的准确程度更高。在使用SWAT模型中,误差系数在1%左右;而地面分类法误差系数在8%左右。从计算结果来看,SWAT模型分析法总体得到的水资源总量超过地面分类法,这说明使用该方法计算准确率提升8%左右。

3. 结语

本文在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处于平原区域,通过对内外内分析模式的开展,实施水资源总量评价方法,并且将其运用到区域水资源综合分析中,得到很多研究结果。在使用RS技术、下垫面数据、水文模型后,能够更快分析出区域水资源情况,充分提升测量效率;和以往水资源调查方式不同,结合无人机设备对数据进行复核,保障调查结果精确性,也可以将所有因素覆盖;而且SWAT模型比地面分类法更为准确。因此,本文研究分析的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其他区域进行水资源评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阳柳,钱心缘,王斌,陈娟,李国智,赵含雪,钟平安.基于SWAT模型的平原区地表水资源还原计算方法研究[J/OL].水力发电:1-8[2022-12-03].

[2]    武力,刘慧莹,向超,王敦球,陈喆.基于SWAT的流域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及管控策略[J].人民长江,2022,53(10):14-21.

[3]    齐文华,金艺华,尹振浩.图们江流域SWAT模型的构建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J/OL].水力发电:1-6[2022-12-03].

[4]    卢江海,孔琼菊,徐解刚,邓升,万怡国,卫琦.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区域高标准农田综合管理方案模拟与优化[J].节水灌溉,2022(11):86-93.

[5]    刘魁,肖勇,杨洪杰,张雨晴,祁泽学,汪生斌,罗银飞.基于SWAT模型的格尔木河径流演变特征研究[J/OL].工程地质学报:1-13[2022-12-03].

[6]    董力轩,常顺利,张毓涛.SWAT模型在天山林区林冠截留过程中的改进应用[J].生态学报,2022,42(18):7630-7640.

[7]    彭慧.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和SWAT模型的城市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J/OL].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2[2022-12-03].

[8]    王维刚,史海滨,李仙岳,孙亚楠,张文聪,周慧.基于改进SWAT模型的灌溉施肥耕作对乌梁素海流域营养物负荷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湖泊科学,2022,34(05):1505-1523.

[9]    曲玲,于志强,郝启勇,孙秀玲,尹儿琴.基于SWAT模型的尼山水库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2,33(04):32-39+49.

 

作者简介:杨春(1989-),男,汉族,江苏睢宁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评价、地下水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与研究工作。联系电话:13912020162,邮箱:272247954@qq.com,单位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大龙湖街道中茵广场5号楼


相关文章